ao ou iu教案及反思
在iu的兒歌教學中,“小老師在哪里”由于出現了學生不熟練不能很好領讀的問題,我又領讀了一遍,再叫了1名學生領讀,并增加了男女生對口令的游戲以使更多學生能記住,耗費了不需要的時間。可以修改為:取消小老師的領讀,老師直接帶著讀兩遍,然后老師與全體學生對口令,取消雙列火車。對口令時老師說“優秀,優秀”學生對“iu iu”,目的是學會發音及四聲讀,而不是同時要求記住兒歌。老師的要求不要太高太多,雖然出發點是好的,讓每個孩子能掌握,但要承認,有些孩子是需要反復再現才能掌握的,不可能在一節課中掌握。
在“圈韻母寶寶”的環節中也耗費了時間,因為一年級學生不能很好地聽指令及時停止圈的行為,非要都圈好,課堂調控收不回來了,小老師領讀時其他學生聽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可以改為直面大屏幕看著尋找并拼讀,簡潔明快。
另外“找朋友”的游戲中,學生舉卡片時可以讓他們說字母的組成“a在前 o在后,你的朋友在這里,ao ao ”,這樣在書寫環節老師不用講組成與順序了。(給黃老師:試教時由于用了單韻母的卡片來組合,學生要找兩個卡片,還要翻轉過來舉起來,時間上對不上口令,很凌亂,就改為一張復韻母卡片了。口令訓練時間上沒來得及,又怕教案不熟練影響上課,所以簡化了,在書寫指導是進行了強調。以后的復韻母教學中會用上)
拼音、識字與表達語言是有機統一的,不能硬性分割。無論是母語教學《古詩》《三字經》,還是字母教學中的音節、兒歌、詞語,我們盡可能將圖、拼音、漢字結合起來,達到再現拼音和無意識字,主動說話,完整表達的目的。這也是本堂課倡導教研室拼音教學理念的展示。
一堂課摩下來,發現自己學會了不少好的地方,但也有不少理念領會得不夠的地方,可能形式上有意識地學習了,內在還沒研透。初次研討,修稿比較倉促,請老師們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