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和松果》教學雜談
二、發揮學生主體,不只流于形式
語文學科的教學要求教師立足于學生,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能動性,教師的問題應讓學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課標中也明確指出:教師的問題設計應激發學生的悟性,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創造。
忽然,松鼠眨眨眼睛,他想到了什么問題?讓孩子們趕快到課文中去找一找,學生找到這段話會有一種成就感,迫不及待的要與人交流,這時還有少部分同學并沒有在文中找到正確答案,如何在課堂上調動每位學生的積極性,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作用呢?我在這一個環節安排了學生小組學習。在課堂上適當的安排同位子合作學習,可以使學生減輕危難情緒,增加自信心。不僅使每個學生都在學習能力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還使他們感受到了合作的快樂。這樣,就能讓每一個學生體會到參與之趣,成功之樂。同位子的互相指一指,通過合作,每一位學生都有了正確答案,再通過自己練習朗讀,和同位子的同學一起讀,體會出小松鼠此時焦急不安的心情,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三、扎實語言訓練,不丟語文特點
課文結尾部分,是松鼠展望美好的未來,非常的美。我設計了教師的配樂朗讀,孩子們邊看一棵棵拔地而起的松樹,漸漸長成茂密的森林,一邊聽老師充滿激qing的朗讀。讓孩子們在有了具體感知后理解課文中“挺拔”“更茂密”等詞語的意思,再通過自己練習讀,表演讀等形式,對文本進行理解,在之后孩子們自己朗讀課文時,我感受到孩子們讀的真美,能夠通過朗讀來抒發自己的情感。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視覺上的沖突才能引起他們的注意與興趣。讓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幫助孩子們理解課文,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使教與學的過程更形象化感性化,如在:松樹一棵也沒有了,到處變得光禿禿的,“光禿禿”是什么樣子呢?我設計了一片松樹林里的松樹一棵一棵沒有了的課件,孩子們通過看課件,形象的理解了“光禿禿”的意思。還有在課文的最后,讓孩子們體會“更茂密的松樹林”是什么樣子?我找來茂密松樹林的圖片,孩子們看后大開眼見,深刻的理解了“更茂密的松樹林”是什么樣,并有了美的感受,從而引導孩子們讀好課文。
另外,課堂上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并給每一個孩子朗讀的機會。我們班有一名孩子一直生病,上課當天才來的,上課時,我叫他站起來讀課文,反復幾次他都沒有讀正確,他自己越急越讀不好,我沒有著急,而是走到他的身邊,輕輕的拉起他的手,想和他一起讀,但是,他還是想自己讀,我給與他很大鼓勵,最后一次他讀得很棒,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我想,在掌聲中他會更有自信,下回他讀的會更棒!通過扎實的語言訓練,孩子們通過練習讀好了課文,感受了文本。
四、創造性的運用教材,不忘課堂重點
識字寫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必須重視。課標中指出:在識字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識字積累,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進行自主性和創造性學習,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識記漢字。還要倡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并注意提供機會。在一年級起步階段,要打好寫字的基礎。我不但具體指導了“意”和 “總”字音、字形和字義,還在課堂上范寫了這兩個字,并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練習寫字。并設計與本課內容有關的猜字謎游戲,既給學生帶來了活力,又使學生掌握了生字,更使孩子們在游戲中學習,更增添了學習的趣味性。這節課因為有了精心的準備,在我的調動下,孩子們思維的火花被激發出來了,熱情很高,他們通過學習會思考了、會運用了、會創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