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鞋里的陽光》教學設計
一、備課悟讀初讀《棉鞋里的陽光》,首先會被課題所吸引,帶著疑問讀下去,你會覺得文章不像涌動著骨肉親情的抒情散文那樣感人肺腑,不過就是一種生活中極普通的小事:一位母親給婆婆曬棉被,這舉動濡染了小峰幼小的心靈。文章卻也含而不露地給人以啟示,親情的溫馨撲面而來。教學前可布置學生留心體會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長輩是怎樣關心、照顧自己的,并試著去為自己的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目的為引發學生閱讀興趣作鋪墊。
二、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路
重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力求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課文,在朗讀中感悟真情,在生活中提高認識。
(二)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和自讀自悟課文內容。
(三)學習目標
1、認識“棉”、“照”等13個生字;會寫“媽”、“奶”等6個生宇。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有關心長輩的愿望,學會體貼長輩。
(四)學習步驟
1、結合個人預習,提出自讀課文時不認識的字是哪幾個,是怎么解決或準備怎么解決產自讀課文時,有哪些問題,做了什么標記,怎么解決或準備怎么解決。(課文淺顯,更應放手讓學生自學,旨在培養他們自能讀書的好習慣;學會在讀中思考、圈、點、批、畫;學會質疑,并能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學會合作學習,遇到難以理解的問題與師生共同探究,以促進學生間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2、從以前學過的字中發現認字、寫字的規律,學會認讀寫新的生字。
學習方法:
(1)讀課文,先自剖生字條(卡),用彩筆寫字,以“我會認”的方式,把已經認識了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從一認,讀一讀。如,給生字找朋友的方法,和組內伙伴“開火車”認讀法,讀課文認讀法,形聲記憶法(身+尚=躺),加減換偏旁法(日+西=曬說—脫許—午),偏旁歸類法(眼睛),偏旁比較法(睛—棉曬—睛脫—睛)等。使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讓他們在玩中學,在做中學,在游戲中學。
(2)再讀課文,遇有生字的句子多讀幾遍,結合語言環境,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3)同座位依自然段讀,邊讀邊思考:媽媽和小峰是怎樣照顧長輩的?互讀有關段落,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以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3、在朗讀中感悟兩代人關懷長輩的濃濃深情。
教學方式:
(l)學生自選適合自己閱讀的讀書方法,再讀課文,提出一兩個認為重要的問題。如,“媽媽為什么要給奶奶曬棉被?小峰為什么要給奶奶曬棉鞋?為什么說棉鞋里有好多陽光呢?”然后利用小組討論的方式,由組長組織,同組人合作回答。再由小組代表向大家匯報。(此方式旨在圍繞課文重點,人人都參與交流和討論,人人都有發表個人想法的機會;可以充分發揮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作用,用不著過多的講解和提問,只對學生的匯報給予點撥和鼓勵,再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對“媽媽”的敬仰和對“小峰”贊賞之情得到升華。)
(2)教師引申:請同學們把寫有“陽光”一詞的句子畫一畫,讀一讀,并想一想,從這些句中你能體會到什么?你們誰曾經給長輩做過類似的事情?(讓學生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理解詞句;在自讀、自悟的過程中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并聯系生活觸發他們愛老敬老的美好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