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花》教學反思
《冰花》教學反思
教學片段
師:玻璃窗上開了這么多漂亮的冰花,這是奇了!如果你是小童,你的心里會有什么疑惑
生:我會問媽媽這冰花是誰送來給小童的
師:誰來回答他的問題
生:這冰花是冬爺爺在在小童睡覺的時候送來的.
師:你還想問寫什么
生:這冰花為什么在窗戶上
師:小朋友們回去查了資料,問了爸爸媽媽,誰來回答他的問題
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多次從不同的角度強調,語文知識的教學和訓練不能代替語文實踐和實踐中的經驗積累."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就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由于學生在課前進行了課外資料的探究,對冰花的學問都有了了解,有了這一個過程,孩子們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教師通過讓學生進行課外知識的搜集,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不僅了解了冰花中蘊藏的學問,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了搜集和探索,讓學生不局限于課文課本知識,以一帶面,學到更多更好的知識,學到讀書的本領.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在教學中實現文本和生活的相似律動,從而使學生是"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習貴在體驗"這些基本理念得以實現.在課堂中,想學生所想,根據學生實際設計教學方案.教師成為了學生學習的點撥者,讓學生自己讀并討論,學生正確的及錯誤的學習信息,都成為了一種有效的教學資源.
《冰花》教學反思
一年二 趙麗楊
《冰花》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的課文.本課生動地描繪了冰花的千姿百態和晶瑩潔白.課文共有三個自然段,語言生動形象.第一自然段一句話,寫小童清晨醒來看見了玻璃窗上的冰花;第二自然段共有三句話,從顏色,形態等方面,形象地寫出了冰花美麗動人的姿態;第三自然段是寫小童看見了美麗的冰花后向媽媽提問以及媽媽巧妙的回答.課文充滿了童真童趣,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想象力.教學本課時,要求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課文,認識冰花的一些特征,理解"晶亮,寬大,柔嫩,豐滿,潔白,一朵朵,一束束"等詞語的意思,體會冰花的美麗神奇,進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時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本課的生字.
一,創設情境,注重感受.
《冰花》這篇課文中所描繪的冰花的千姿百態和晶瑩潔白,但對于我們的孩子來說,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的.由于氣候的原因,北方也不是經常能夠看到冰花了.為了能讓學生感受冬天的冰花,我創設了北風呼嘯,屋外冰天雪地這樣一個情境導入課文,這寒冷的冬天給人們帶來的快樂,并引導學生去觀察玻璃窗上的冰花,讓學生感受冰花美麗.
課文中小童驚奇地喊時,我引導學生:小朋友,你們平時感到驚奇時是怎么做的 文中的小童感到驚奇時的口氣和動作和我們平時一樣嗎請邊讀邊表演給大家看.由于一年級的小朋友活潑好動,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讀,來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趣,以達到新大綱提出的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讓孩子們對冰花的形態有了大致了解,在學習課文后,我又創設情境,讓學生做做說說,充分發揮想象力.孩子們都沉浸在北國風光的意境中,朗讀起課文來,感情自然很投入.正如我國著名思維科學家張光鑒所說的:必須緊密地聯系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和頭腦中貯存的相關性模塊,才能成為感悟課文內容的 "打火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