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只小獅子教學案例
(師:讀獅子媽媽的話)
師:謝謝你們的笑臉,我們一塊來讀讀獅子媽媽說的這番話吧!
五、拓展訓練,外化言行
師:懶獅子聽了媽媽的話,今后他會怎樣做呢?
生1:是!我應該向哥哥小勤學習練功,不怕苦、不怕累
生2:我不能再讓媽媽為我擔心了
生3:練功雖然很累,我會慢慢來的
師:看來,同學們都相信小懶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只真正的獅子,那你們呢?現在學好本領,是為了將來成為什么樣的人呢?
生1:我想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
生2:我想成為有出息的人
生3:成為科學家,為人類造福
師總結:我祝愿大家用自己的勤勞的雙手去圓心中的夢,從中做一個真正的人,一個有用的人。
課后反思: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而本課的設計我便讓學生充分地進行語言實踐,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對話的快樂。
生生對話:“我覺得他讀得還可以”,“我覺得他整天這個詞讀得不夠重。”“他把應該的應讀錯了,在這里讀ying”……看到孩子們真誠地評價同學的讀書,他們在尊重中接納,我感到很欣慰,孩子的世界是純真的,在純真的世界里,他們真誠的交流著。
生與文本對話: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和探究能力是閱讀教學精讀階段的重要目標.學生是不成熟的閱讀者,需要教師智慧的引領和啟迪,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在教學中我一直竭力地利用文本讓學生有足夠大的平臺與其對話:“你們愿意幫助獅子媽媽給她的兩個孩子取名嗎?”“小勤在練習生活的本領時,會遇到什么困難呢?”“你覺得什么樣的獅子才算得上真正的獅子呢?”“小懶聽了媽媽的話后,他今后會怎樣做?”問題是思維的發動機,每一粒石子,都激起孩子們充分的想像。在問及“小勤刻苦練功,會遇到什么困難”時,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有的說小勤練功時會跌落懸崖,有的想到會掉進河里,有的想到小勤會閃了腰。“當想到小懶不練功,它今后的生活怎樣時,”孩子們想像著小懶沒有本領會受到弱小動物欺負的遭遇,甚至想到小懶將來怎樣養活自己的爸爸、媽媽。這不僅讓我們看到孩子們豐富的想像世界,更讓我們感受到一顆顆善良的心在跳動。于是,一個充滿童趣的平臺產生了,學生在這個平臺上與文本對話,對話既依據著教材,又超越了教材。與文本對話還表現在給兩只小獅子取名字上。因為學生要給獅子取名,為了使取的名字自圓其說,這樣自然而然的把學生帶入文本的情境中。
師生對話: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識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交流,在指導獅子媽媽那番話時,我是這樣設計的“我想讀讀獅子媽媽的這番話,可我不知道怎樣讀好,你們能教教我嗎?”一個“佯”問,學生真誠地給我“指點迷津”,我讀完后,看到孩子們燦爛的笑臉,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滿足。在分角色朗讀小樹和懶獅子的對話時,我對孩子們說:“看同學們讀得這么帶勁,我也想和同學們合作,行嗎?在讀的過程中,我們也可加一些動作好嗎?”看到同學們一個個表情豐富地朗讀,我真正明白了“師生的對話必須建立在平等的原則上”這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