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鞋里的陽光》教學設計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完成填空:
棉鞋里的陽光,可以看出(誰)對(誰)的關心。
( )里的陽光,可以看出( )對( )的關心。
2、交流:
棉鞋里的陽光,可以看出小峰對奶奶的關心。
棉被里的陽光,可以看出媽媽對奶奶的關心。
3、找一找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在寫棉被里的陽光。
4、學習1~5自然段:
⑴ 輕輕讀讀1~5自然段,想想,你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了媽媽對奶奶的關心。
(“曬過了,蓋上會更暖和”)
⑵ 指導讀好媽媽說的話:
讀出關心的語氣。
⑶ 小峰一開始不明白媽媽為什么要曬棉被,小峰的話我們該怎么讀呢?
讀出疑問的語氣。
自由讀──指名讀,評。
⑷ 男女生分角色讀媽媽和小峰的話,師讀敘述部分。
⑸ 聽了媽媽的話,小峰終于明白了為什么曬過的棉被會更暖和,小朋友們,你明白了嗎?
⑹ 語言轉換訓練:
因為棉被里有棉花,棉被曬過以后,( ),所以( )。
⑺ 哦,原來是這樣。怪不得……
出示句子:
奶奶脫下棉鞋,躺進被窩,說:“這被子真暖和。”她舒服地合上了眼睛。
指導朗讀,讀出很舒服的感覺。
自由讀──指名讀──師范讀──指名讀,評。
⑻ 齊讀1~5自然段。
讀中感悟,以讀代講,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語言轉換訓練,既幫學生理解課文,又是語言的積累。
5、學習6~8自然段:
⑴ 媽媽關心奶奶,小峰也關心奶奶。
自己讀讀6~8自然段,你又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小峰對奶奶的關心。
(“輕輕地、陽光曬到的地方”“醒了,把棉鞋放回床前”)
⑵ 指導朗讀寫小峰曬棉鞋的句子。
⑶ 小峰啊,你怎么會想到去曬棉鞋呢?
語言訓練:
奶奶的棉鞋里也有棉花,如果( )。
⑷ 齊讀6~8自然段。
⑸ 分角色讀6~8自然段。
三、情感提升
1、關心長輩,體貼長輩是一種美德。小朋友們,你的身邊有沒有關心、體貼長輩的事情呢?
2、學了課文后,你準備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長輩做些什么?
3、作業:
仔細觀察一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長輩的身體工作情況,想想他們需要哪方面幫助,做個長輩的小幫手。
聯系生活實際,把知識轉化為行為,體現人文性。
四、指導書寫生字“放、收”
1、比較兩個生字有什么相同、不同的地方。
2、“收”和“放”是一對反義詞。
3、觀察在田字格中位置,師范寫“放”,生先描,后獨立寫。
展示學生書寫并評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