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通用6篇)
秋天到了 篇1
(第一冊)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觀察圖畫的方法,仔細看圖,看懂圖意。
2.圖文結(jié)合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初步認識自然段。
3.認識4個偏旁,學會6個生字。
4.練習用“秋天”、“一會兒”口頭造句。
5.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圖文結(jié)合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詞義。
2.初步認識自然段。
3.識字、寫字。
4.用“秋天”、“一會兒”練習說話。
教具準備 圖片,卡片,小黑板。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繼續(xù)學習觀察圖畫的方法,仔細觀察圖畫,看懂圖意。
。ǘ┏醪秸J識自然段。
。ㄈ├首x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看懂圖意。
。ǘ┱J識自然段。
三、教學過程
。ㄒ唬z查復習。
1.讀漢字:天 子 上 下 來 一 大 南 飛 兒 人
2.讀帶調(diào)韻母:1n 2ng $ng 2i
3.讀三拼音節(jié):ti1n li2ng hu2ng pi4n
(二)學習新課。
1.讀課題,板書課題:看圖學文7
師述:前面我們學習看圖學詞句,是通過看圖,理解句義、詞義,F(xiàn)在我們要開始學習看圖學文了。這種類型的課文是由生動的圖畫和說明圖意的短文組成的。我們學習的時候,要做到圖文結(jié)合,看懂圖意,理解課文內(nèi)容,讀懂句子和理解詞義。
今天我們學的課題是。我們一起看到,大自然有了哪些變化。
2.指導看圖。按由下到上的順序觀察圖畫。(出示圖畫)
。1)看看地上有些什么?(小草,黃葉)
、俚厣系狞S葉是從什么地方來的?(從樹上飄落下來的)
、谌~子為什么會從樹上飄落下來?(,樹葉變黃了,就從樹上飄落下來)
師述:天氣涼了,樹木為了保持自己身體里的水分養(yǎng)分,度過寒冷的冬天,就把葉子脫落下來了。
。2)看看天空怎么樣了?
。3)天上有什么?(天上有一群大雁排成一字往南飛)
(4)誰能看圖說說,大自然有些什么變化?
、僮约壕毩暎勒f。
②指名說。(三四個)大家評議。有不完整的地方教師給以補充。
3.初讀課文。
(1)認識自然段。
師述:一篇課文往往是由幾自然段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個自然段。自然段是一種段的表現(xiàn)形式,在第1句話的前面空兩格,也就是兩個字的位置,這樣的段就叫做自然段。
現(xiàn)在我們找找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你是怎樣找到的?
(2)初讀課文,要求能讀準字音,讀出完整句,不頓詞、斷句。
、賹W生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②分自然段練習朗讀。
a.讀讀第1自然段,看看這個自然段表述的圖畫上的哪一部分。(學生帶著問題,看圖自己練讀。指名讀)
b.讀第2自然段。(同前)
。3)指名讀全課。(2~3人)
(4)指導學生在自然段前標出序號。教師檢查,訂正。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圖文結(jié)合,從圖入手,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二)讀懂每句話,用“秋天”、“一會兒”練習口頭造句。
(三)朗讀課文。初步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ㄒ唬├斫庹n文內(nèi)容。
(二)學習用“秋天”、“一會兒”口頭造句。
(三)背誦課文。
三、教學過程
。ㄒ唬﹫D文結(jié)合,理解課文內(nèi)容。
1.請一位同學朗讀全文。問: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課文里哪些地方講?
2.學習第1自然段,教師范讀后提問。
(1)第1自然段由幾句話組成的?每句話講了什么?(讀第1自然段課文,思考問題)自己練習,指名回答問題。(1~2人)板書:天氣涼了 樹葉黃了 落下來
(2)“一片片葉子”和“一片葉”有什么不同?(很多片,一片)
(3)說“一片葉子”落下來行不行?為什么?
。4)樹葉從哪兒落下來?
。5)說說這個自然段介紹了秋天的哪些特征?(天氣涼了,樹葉黃了,落下來了)
。6)誰能讀出這幾個特征來?
師述:這個自然段一共三句話。先說天氣涼了,接著講由于天氣涼了,“樹葉黃了”最后講由于樹葉黃了,所以“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三句話之間聯(lián)系得很緊密。
(7)我們練習背背這個自然段。
、僮x時想: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些什么?這幾句話是怎樣聯(lián)系起來的?邊讀邊思考這幾個問題,背書就容易了。
、谧约壕氉x。
③指名試背。評議以表揚為主。
2.學習第2自然段。
(1)看圖讀第2自然段,說說這個自然段描寫的是圖畫的哪一部分。
。2)這段話共有幾句話?
(3)讀第1句話,講講“那么”在這里是什么意思?(表示程度深,也就是特別的意思)
板書:天空藍高
、僮x出天特別藍,特別高的意思,讀第1句。(學生自練,指名讀)
、谔炜沼炙{又高,也是秋天的特征之一。
。4)讀第2句,間:這句講什么?
、俅笱隳巷w與秋天有什么關(guān)系呢?(大雁是候鳥,就是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而遷徙的鳥。天氣變涼了,大雁從北方飛到南方比較暖和的地方過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氣轉(zhuǎn)暖了,大雁再從南方飛回北方來生活)
②這句話里告訴我們大雁怎樣飛的呢?(大雁飛的時候總是成群結(jié)隊的,由頭雁帶領(lǐng)大家飛行,排隊飛行是為了減少空氣的阻力)
板書:大雁往南飛 一會兒人字 一字
、邸耙粫䞍骸笔鞘裁匆馑迹浚ā耙粫䞍骸北硎緯r間不長)
、茏x一讀句子,教師重點指導“一會兒……一會兒……”的讀法,這句話表示大雁飛行時,兩種隊形經(jīng)常的短時間內(nèi)互相變換。這兩個“一會兒”在讀的時候,要連得緊一些。(學生自練,讀熟,指名讀)
、葸@個自然段的兩句話里描述了幾個秋天的特征?都是什么?
、拚l能看著板書試著背背這個自然段。
板書:天空:藍高
大雁:往南飛 一會兒 一會兒
⑦自己練背,指名背。
3.學習第3自然段。
(1)這個自然段幾句話?說的是什么?看看圖,讀讀課文,再回答。
。2)“啊!”這句話表示什么?師述:“!”表示明白了。從以上描繪圖畫內(nèi)容的自然段中知道了這些自然界事物的變化都是因為秋天來了。用這兩句話總結(jié)了全文。問:你還從哪些地方知道?
(二)正確、流利地朗讀全文。
指名讀,齊讀。教師評議、指導。
(三)鞏固練習,出示黑板,做課后習題。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ㄒ唬┱J識4個新偏旁: (禾木旁)、刂(立刀旁)、人(人字頭)、宀(寶蓋兒)。
。ǘ⿲W會6個生字:秋、到、氣、會、個、字。
(三)能在田字格中規(guī)范書寫生字。
。ㄋ模┚毩曈谩耙粫䞍骸、“秋天”口頭造句。
。ㄎ澹├^續(xù)練習背誦課文。
。┱_、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ㄒ唬┛陬^造句。
(二)識字、寫字。
三、教學過程
。ㄒ唬z查復習。
指名朗讀課文。(1~2人)
。ǘ┱J識新偏旁。
1. ,禾木旁。板書“禾”、“ ”,問:禾苗的禾做偏旁時筆畫有什么變化?(第5筆捺改為點)跟教師一起讀兩遍。
2.刂,立刀旁。
教師板書“刂”,問:立刀旁由幾筆組成?是怎樣組成的?(兩筆組成,第一筆短豎,第二筆豎鉤)跟教師讀兩遍。
3.“人”字做偏旁名稱是“人字頭”。
4.宀,寶蓋兒。
(1)教師板書“宀”,告訴學生這個偏旁叫“寶蓋兒”,讓學生讀兩遍。
(2)“寶蓋兒”由幾筆組成的?應(yīng)該怎樣記。恳还P點(丶),二筆左點( ),三筆橫鉤(宀)。
5.指板書讓學生讀兩遍后,指名讀。
(二)學習新字。
1.識記“秋”。
。1)我們學的這課課題是什么?
qi&
板書:秋,拼讀音節(jié)。
。2)誰有最好的辦法記住“秋”?(用偏旁加熟字的辦法記住秋。qi&秋,左右結(jié)構(gòu),左邊禾木旁,右邊“火”字,一共9筆,秋天的秋)
讓學生用上邊的辦法自己口述兩遍。
。3)用“秋”口頭組詞語。
秋天秋風秋雨收秋秋季
2.識記“到”。
。1)這課書的課題,我們學習“到”字。
d4o
教師板書:到,讓學生練習拼讀。
(2)識記字形。
“到”字不好記,聰明的同學一定能想出辦法,比一比誰的辦法好。
、倨约庸P畫加熟字。( )
、谄约优f字去筆畫。(“去”字去掉上面“ ”字是“ ”)
、弁瑢W們都是聰明的孩子,你們看“到”字的左下部是“土”字嗎?和“土”字有什么不一樣?(是“土”字,“土”字做為一個字的部件,放在字的左下方時,把第三筆橫改為提“ ”)
。3)書空練習?谑鰞(nèi)容同“秋”。
。4)口頭組詞語。
來到到達等到遲到
3.識記“氣”。
。1)秋天的天氣怎么樣?(天氣涼了)
q@
教師板書:氣,讓學生拼讀。
(2)識記方法。這個字我們用什么方法記住字形?(數(shù)筆畫的方法,即按筆順筆畫記字形)
記法是:一筆小撇( ),二筆橫(),三筆橫( ),四筆橫折小彎鉤(氣)。
。3)書空練習。(同“秋”)
(4)口頭組詞語。
天氣氣候生氣氣味氣球
4.識記“會”。
。1)大雁往南飛時,隊形有什么變化?(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
hu@
。2)教師板書:會,拼讀音節(jié)。
(3)“會”是什么結(jié)構(gòu)的字?把你們記住字形辦法說一說。(上下結(jié)構(gòu),上面人字頭,下面白云的“云”字)
。4)口頭組詞語。
一會兒開會學會會議會客
5.自學“個”字。
6.識記“字”。
z@
。1)教師板書字,問學生能不能拼讀?為什么?
。2)方法:啟發(fā)學生自學,指名說。(上下結(jié)構(gòu),上面寶蓋兒,下面兒子的“子”一共6畫,人字的“字”)
。3)口頭組詞語。
人字大字寫字識字字帖字典
7.鞏固字形和讀音。教師指黑板,讓同學讀。(順讀、混讀)
(三)指導書寫。
1.秋,啟發(fā)學生自學。
。1)整體位置,左窄右寬,“火”字過豎中線。四邊與邊線距離相等。
。2)看準每一筆位置。
第一筆平撇占左上格下角。第二筆橫壓橫中線,第三筆豎從撇中起筆直寫下來,距邊線三分之一處收筆,頭要圓。第四筆斜撇,從橫豎交叉點起筆,到距邊線三分之一處收筆,有尖。第五筆點,點在橫豎交叉處下面。第六筆點,點在橫豎中線交叉處(中心點)。第七筆豎撇,從豎中線右邊與第一筆撇對齊起筆,撇過豎中線,到第三筆豎旁收筆,有尖。第八筆小撇,從橫中線上交于第五筆點起筆,撇過橫中線。第九筆捺,對齊第六筆點起筆,捺到右中格中間頓筆寫捺腳。
(3)教師帶寫,學生仿寫字頭。
2.到,啟發(fā)學生自己觀察整體與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到”字是什么結(jié)構(gòu)的字,在田字格中各占什么位置?
。2)左邊上半部占什么位置,第一筆應(yīng)寫在什么地方?下半部占什么位置?右邊小豎寫在什么地方?豎鉤呢?
。3)教師帶寫,學生仿寫字頭。
3.氣,啟發(fā)學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準位置。
教師范寫。第一筆小撇寫在左上格對角線上,第二筆橫寫在上半格上間靠上。第三筆短橫寫在第一橫和橫中線中間。第四筆橫折小彎鉤,壓橫中線起筆,到右上格的左下角頓筆寫折,向左彎一點兒后,向右下格寫小彎鉤。
4.會,啟發(fā)學生自學。
提示,上面人字頭,撇、捺都壓豎中線起筆,到橫中線收筆。下面“云”字二橫,在橫中線的上、下各寫一橫。
5.個,人字頭與“會”相同。
6.字,指導學生找準位置。
(1)整體位置,上緊下松。
。2)部件位置,寶蓋兒寫在上半格中間。“子”字大橫壓橫中線。
(四)指導口頭造句。
1.指導用“秋天”口頭造句。
。1)讀句子:。問:秋天怎么樣了?
(2)用“秋天”這個詞語練習說話,要想秋天怎么樣了?這個“怎么樣”是和秋天有關(guān)系的事。如:秋天,菊花開了。因為菊花只有秋天才開,代表了秋天的特征。如果“怎么樣”說的是在哪個季節(jié)都能做的事,就不對了。例如:秋天,我寫完作業(yè) 了。這個句子中的后半句和秋天沒有關(guān)系,沒有表現(xiàn)出秋天的特征。
(3)請同學們說說秋天怎么樣了?你想出什么與秋天有關(guān)系的事了?
啟發(fā)學生想的范圍大一些,如大自然的變化,農(nóng)業(yè)方面的收獲等。
。4)練習口頭造句,先自己練說,再指名說。(盡量不要雷同)
2.指導用“一會兒”口頭造句。
(1)讀課文中原句。
。2)用“一會兒”練習說話,要寫在很短的時間里做的事。如:課下,我和同學們做了一會兒游戲。
。3)說說都有什么事情可以在很短的時間里進行。
(4)用“一會兒”練習說話。
。ㄎ澹┚毩暠痴b。
1.用填空形式練習背誦。
7
天氣( )( )。樹葉( )( )。一( )( )葉子( )( )( )落下來。
天空那么( ),那么( )。一( )大雁往( )飛,一會兒( )( )( )( )字,一會兒( )( )( )( )字。
!秋天( )( )。
2.按板書背誦課文。
天氣樹葉 一片片葉子天空 一群大雁 一會兒……一會兒 啊 秋天
3.分自然段練習背誦。
4.全課背誦。
秋天到了 篇2
主題名稱:《秋天到了》
主題目標:
1、讓感受季節(jié)的變化,培養(yǎng)幼兒積極探索的興趣,激發(fā)幼兒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2、通過一系列活動,發(fā)展幼兒觀察力、想象力及口語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
3、啟發(fā)幼兒觀察周圍事物,發(fā)現(xiàn)秋天到了周圍事物所產(chǎn)生的變化,并嘗試運用各種藝術(shù)活動表達自己的感受。
活動時間:兩周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
1、墻飾主題《美麗的秋天》(各種幼兒制作的樹葉粘貼作品)
剪紙《秋天的樹葉》
2、美術(shù)區(qū)投放樹葉粘貼材料等。
家長工作:
生活中提醒家長注意引導幼兒觀察感知秋天的變化,提出親子活動建議,讓家長與幼兒一同拾撿樹葉制作粘貼畫。
活動內(nèi)容:
1、語言活動:談話活動《秋天到了》詩歌《落葉》
2、科學活動:《常青樹—馬尾松》《按物體數(shù)量的多少排序》
3、藝術(shù)活動:歌曲《秋天好》美術(shù)《樹葉印染》
律動《摘果子》
4、社會活動:《水果品嘗會》秋游活動
5、健康活動:《拾落葉》《樹葉飛呀飛》
輔活動設(shè)計1
活動名稱:談話活動《秋天到了》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對秋天的熱愛。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口語表達能力和比較能力。
3、通過觀察周圍的事物,通過比較四季特征的不同,讓幼兒感知秋天的季節(jié)特征。
活動準備:春夏秋冬4幅掛圖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組織幼兒拍手、拍腿、拍肩,穩(wěn)定幼兒的情緒
二、展開:
1、教師提問,引出活動主題
師:什么季節(jié)會下雪?什么季節(jié)會長出綠綠的小草?什么季節(jié)最熱,小女孩會穿上漂亮的裙子?
那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呢?
2、教師與幼兒談話。
在這個季節(jié)里,你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教師出示春夏秋冬4幅掛圖(請幼兒仔細觀察)
秋天和其他的季節(jié)有什么不同?(請幼兒自由觀察、表達)
教師:誰來說一說秋天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除了圖上有的,你還從哪里發(fā)現(xiàn)秋天來了?
教師小結(jié):
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我們應(yīng)該珍惜時間,鍛煉身體、好好學習。
三、結(jié)束:
欣賞歌曲《秋天好》
分區(qū)活動
活動內(nèi)容:分區(qū)活動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與人合作意識;
2、發(fā)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口語表達能力;
3、學習繪畫秋天的水果,激發(fā)幼兒對秋天的熱愛。
活動準備:美術(shù)區(qū)、構(gòu)筑區(qū)、種植角、圖書角
活動方式:室內(nèi)分區(qū)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自由結(jié)伴觀察各區(qū)角。
師:“看看我們的活動區(qū)里多了什么材料?可以怎樣玩呢?”
2、自由分區(qū)。
師:“你喜歡哪個區(qū)?想怎樣玩呢?”
幼兒自由佩戴標志入?yún)^(qū)。
3、重點指導構(gòu)筑區(qū)、美術(shù)區(qū)
指導美術(shù)區(qū)——引導幼兒提出活動主題制作《水果娃娃》。
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
指導構(gòu)筑區(qū)——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各種主題,幫助幼兒確定一個主題,共同合作完成。
4、提醒幼兒不要爭搶玩具,要愛護玩具。
5、結(jié)束:
展示美工區(qū)及構(gòu)筑區(qū)的作品。
你還喜歡在哪個區(qū)玩什么游戲?共同收玩具。
附活動設(shè)計2
活動名稱:歌曲——秋天好(1)
活動目標:
1、觀察秋天的自然變化,培養(yǎng)幼兒對大自然的情感。
2、培養(yǎng)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xiàn)力。
3、學習按樂句換氣的方法,學習唱準休止符、切分音和符
點音符,并能夠有表情的演唱第一段。
活動準備:磁帶、錄音機、秋天的掛圖,繪畫紙、畫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組織幼兒聽音樂拍節(jié)奏(熟悉歌曲的旋律)
二、展開:
1、教師和幼兒交談,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你從哪里能看出秋天到了?
教師小結(jié)秋天的特點(說歌詞)
教師:秋天好不好?你喜歡秋天嗎?為什么?
老師也很喜歡秋天,你們想不想聽一首說秋天好的歌曲?
2、教師演唱歌曲,請幼兒欣賞
提問: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
秋天這樣美,你們想不想用你們好聽的聲音唱出來?
3、教師組織幼兒聽旋律按節(jié)奏說歌詞
4、教師分句教授歌曲
注意指導幼兒唱準歌曲中的休止符、切分音、符點音符。
教師帶領(lǐng)幼兒集體演唱歌曲2遍
。ㄑ莩^程中,提醒幼兒要有表情,表達對秋天喜愛的情感)
5、讓幼兒根據(jù)歌詞自由創(chuàng)編動作進行表演。
三、結(jié)束
聽音樂作踵至小跑步到外面感受秋天。
附活動設(shè)計3
活動名稱:詩歌《落葉》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對文學活動的興趣,讓幼兒感受秋天美;
2、發(fā)展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
3、理解詩歌內(nèi)容,初步學會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活動前組織有二撿拾觀察落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聽音樂學落葉飛舞的樣子。
二、展開:
1、你見到落葉的樣子像什么?
請幼兒回憶見到的落葉,用恰當?shù)谋扔鳌?/p>
2、欣賞詩歌《落葉》。
提問:詩歌中把落葉比做什么?(理解詩歌內(nèi)容)
一片樹葉飄呀飄,好像一只小小鳥!
3、再次欣賞。
提問:你最喜歡哪一句?學一學
4、幼兒跟誦。
提醒幼兒感受詩歌韻律美。
5、給詩歌加上好看的動作。
三、結(jié)束:
齊唱《秋天好》贊美秋天的美麗景色。
分區(qū)活動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對大自然季節(jié)變化的觀察興趣;
2.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交往能力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構(gòu)筑區(qū)、美工區(qū)、娃娃家、圖書區(qū)
活動指導:
1. 請幼兒說出自己喜歡那個活動區(qū),為什么喜歡。
2. 組織幼兒根據(jù)個人意愿進入各活動區(qū)活動并開展游戲:
美工區(qū)——有興趣的幼兒可繼續(xù)進行樹葉印染。
構(gòu)筑區(qū)——自己對游戲材料進行塑造,擺各種造型,創(chuàng)造與眾不同的作品。
3. 各活動區(qū)幼兒展示、介紹活動成果。
說說:你玩得什么游戲?怎樣玩的?
5、結(jié)束
收拾、整理活動材料。
附活動設(shè)計4
活動名稱:美術(shù)活動——樹葉印染
活動目標:
1、 培養(yǎng)幼兒對美工活動的興趣。
2、 學習用樹葉有規(guī)律的在紙上印染。
活動準備:幼兒收集樹葉、顏料盆利用泡沫塑料浸滲顏料水、每人一張方紙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啟發(fā)談話:今天用不同的樹葉在紙上印成好看的花給娃娃做秋季的衣服。
二、 展開
1、 示范兩種印染的方法:(1)間隔花紋,兩方連續(xù),可先折成小格用兩種樹葉間隔印在格內(nèi)。(2)在紙的中間、四角、邊緣上印花紋。
2、 幼兒印染要求:(1)先選樹葉,可用一種或兩種。(2)然后在紙上擺成圖樣(可按兩方連續(xù)或四方連續(xù)擺)。(3)再一片一片的拿下來在反面均勻的蘸上顏色反過來輕輕的用手將它按在紙上,顏色要選得好看。
3、 在幼兒練習過程中,教師提醒幼兒注意畫面整齊,手上臟了及時擦干凈,鼓勵幼兒發(fā)揮獨創(chuàng)性設(shè)計出新穎的花布。
三、 結(jié)束:作品陳列,讓幼兒選好看的花布。
附活動設(shè)計5
活動名稱:律動--摘果子
活動目標:
1、 激發(fā)幼兒的快樂情緒。
2、 培養(yǎng)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xiàn)力和節(jié)奏感。
3、 教幼兒聽音樂模仿摘果子的動作,能表現(xiàn)出舞蹈歡快的情緒。
感知2/4拍子的節(jié)奏特點。
活動準備: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請幼兒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的性質(zhì),隨音樂拍手。
二、 展開
1、 教師:剛才小朋友聽到的音樂好聽嗎?
這首曲子讓你想到了什么?
老師用這首曲子編了一段小舞蹈,你們想不想看?
2、 教師示范律動動作
3、 教師:剛才老師都做了哪些動作?誰來學一學?
你們想不想和我一起來跳舞呢?
4、 教師向幼兒介紹律動
師: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秋季是一個什么樣的季節(jié)?(豐收的季節(jié))
這個律動的名字就是《摘果子》
5、 教師分步教授律動的動作
重點指導手腕轉(zhuǎn)動的動作
提醒幼兒重拍時摘果子,弱拍時把果子放進籃子。
6、 請幼兒聽音樂跟著教師來表演2~3遍
7、 教師糾正節(jié)奏不對、手腕轉(zhuǎn)動動作不對的動作
8、 教師再請幼兒集體練習
9、 分組表演
10、 啟發(fā)幼兒按樂曲改變摘果子的方向
三、 結(jié)束
教師:今天,你們開心嗎?為什么開心呢?(讓幼兒感受豐收的喜悅)
秋天到了 篇3
江蘇省無錫市北塘區(qū)盛岸中心小學 范 敏
在教學第一冊看圖學文《秋天到了》一課時,我利用了投影、錄音、錄像等多種電教媒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利用投影,幫助理解句子。
在導入 新課時,我把按書上的插圖制成的幻燈片清晰地打在屏幕上,此時,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這幅放大了的秋景圖上。然后,我引導學生掌握觀察圖畫的方法,并把圖文加以對照,指導學生邊看圖邊學文。
《秋天到了》一課的幻燈片有一張是動片,片中南飛的大雁能隨意運動,變換隊形。因此,我在教學"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一字,一會兒排成個人字"這句時,先讓學生觀察大雁飛時排成的一字形的隊形,而后又抽動幻燈片,讓大雁邊飛邊換隊形。書本上一句抽象的話,變成了學生看得見的具體畫面,靜態(tài)的語言變成了動態(tài)的情景,用直觀的演示代替教師的講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利用錄音,引導想象情景。
低年級學生受年齡限制,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時間較短。為此,在教學中,我安排了輕松愉快的律動音樂搖頭晃腦。一方面讓學生放松、休息一下,一方面創(chuàng)設(shè)情景,讓學生想象秋葉飄落時的情景。學生們耳聽美妙的音樂,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欣賞著黃葉翩翩飄落的美景。學生通過耳聞和"目睹",加深了對課文中"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一句的理解。這樣做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3.利用錄像,進行說話訓練。
為了深化學生對秋天的認識,我剪輯制作了有聲有色的錄像片《秋天》,讓學生欣賞秋天的美景,記憶秋天的特征。一年級的學生雖然度過了八九個秋天,但平時缺乏有意注意,因此對秋天的特征沒有深刻的認識,而錄像打破了時空的界線,把各種秋景再現(xiàn)在學生眼前,讓學生回到了秋天的大自然中。錄像中淺顯易懂的講解,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美妙動聽的音樂,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在觀看錄像的基礎(chǔ)上,我對學生進行了說話訓練,要求學生按照"秋天到了,(什么)(怎樣)"和"(什么)(怎樣),啊!秋天到了。"的句子格式練說。由于學生在觀看錄像時,視聽結(jié)合,興趣盎然,因此說話訓練時發(fā)言踴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學《秋天到了》這篇課文時,我充分利用了電教媒體,因而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摘自《小學語文教師》1998年第6期
秋天到了 篇4
江蘇省無錫市北塘區(qū)盛岸中心小學 范 敏
在教學第一冊看圖學文《秋天到了》一課時,我利用了投影、錄音、錄像等多種電教媒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利用投影,幫助理解句子。
在導入 新課時,我把按書上的插圖制成的幻燈片清晰地打在屏幕上,此時,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這幅放大了的秋景圖上。然后,我引導學生掌握觀察圖畫的方法,并把圖文加以對照,指導學生邊看圖邊學文。
《秋天到了》一課的幻燈片有一張是動片,片中南飛的大雁能隨意運動,變換隊形。因此,我在教學"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一字,一會兒排成個人字"這句時,先讓學生觀察大雁飛時排成的一字形的隊形,而后又抽動幻燈片,讓大雁邊飛邊換隊形。書本上一句抽象的話,變成了學生看得見的具體畫面,靜態(tài)的語言變成了動態(tài)的情景,用直觀的演示代替教師的講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利用錄音,引導想象情景。
低年級學生受年齡限制,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時間較短。為此,在教學中,我安排了輕松愉快的律動音樂搖頭晃腦。一方面讓學生放松、休息一下,一方面創(chuàng)設(shè)情景,讓學生想象秋葉飄落時的情景。學生們耳聽美妙的音樂,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欣賞著黃葉翩翩飄落的美景。學生通過耳聞和"目睹",加深了對課文中"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一句的理解。這樣做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3.利用錄像,進行說話訓練。
為了深化學生對秋天的認識,我剪輯制作了有聲有色的錄像片《秋天》,讓學生欣賞秋天的美景,記憶秋天的特征。一年級的學生雖然度過了八九個秋天,但平時缺乏有意注意,因此對秋天的特征沒有深刻的認識,而錄像打破了時空的界線,把各種秋景再現(xiàn)在學生眼前,讓學生回到了秋天的大自然中。錄像中淺顯易懂的講解,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美妙動聽的音樂,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在觀看錄像的基礎(chǔ)上,我對學生進行了說話訓練,要求學生按照"秋天到了,(什么)(怎樣)"和"(什么)(怎樣),!秋天到了。"的句子格式練說。由于學生在觀看錄像時,視聽結(jié)合,興趣盎然,因此說話訓練時發(fā)言踴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學《秋天到了》這篇課文時,我充分利用了電教媒體,因而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摘自《小學語文教師》1998年第6期
秋天到了 篇5
在教學第一冊看圖學文《秋天到了》一課時,我利用了投影、錄音、錄像等多種電教媒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利用投影,幫助理解句子。
在導入 新課時,我把按書上的插圖制成的幻燈片清晰地打在屏幕上,此時,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這幅放大了的秋景圖上。然后,我引導學生掌握觀察圖畫的方法,并把圖文加以對照,指導學生邊看圖邊學文。
《秋天到了》一課的幻燈片有一張是動片,片中南飛的大雁能隨意運動,變換隊形。因此,我在教學"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一字,一會兒排成個人字"這句時,先讓學生觀察大雁飛時排成的一字形的隊形,而后又抽動幻燈片,讓大雁邊飛邊換隊形。書本上一句抽象的話,變成了學生看得見的具體畫面,靜態(tài)的語言變成了動態(tài)的情景,用直觀的演示代替教師的講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利用錄音,引導想象情景。
低年級學生受年齡限制,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時間較短。為此,在教學中,我安排了輕松愉快的律動音樂搖頭晃腦。一方面讓學生放松、休息一下,一方面創(chuàng)設(shè)情景,讓學生想象秋葉飄落時的情景。學生們耳聽美妙的音樂,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欣賞著黃葉翩翩飄落的美景。學生通過耳聞和"目睹",加深了對課文中"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一句的理解。這樣做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3.利用錄像,進行說話訓練。
為了深化學生對秋天的認識,我剪輯制作了有聲有色的錄像片《秋天》,讓學生欣賞秋天的美景,記憶秋天的特征。一年級的學生雖然度過了八九個秋天,但平時缺乏有意注意,因此對秋天的特征沒有深刻的認識,而錄像打破了時空的界線,把各種秋景再現(xiàn)在學生眼前,讓學生回到了秋天的大自然中。錄像中淺顯易懂的講解,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美妙動聽的音樂,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在觀看錄像的基礎(chǔ)上,我對學生進行了說話訓練,要求學生按照"秋天到了,(什么)(怎樣)"和"(什么)(怎樣),!秋天到了。"的句子格式練說。由于學生在觀看錄像時,視聽結(jié)合,興趣盎然,因此說話訓練時發(fā)言踴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學《秋天到了》這篇課文時,我充分利用了電教媒體,因而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摘自《小學語文教師》1998年第6期
秋天到了 篇6
一、說教材。
《秋天到了》是蘇教版二年級《品德與生活》第二單元《走進秋天》中的第一課內(nèi)容。課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圖畫給學生展示了一個美麗的秋天。通過讓學生感受秋天,了解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秋天的方法,從中學習有關(guān)的自然現(xiàn)象和科學知識,培養(yǎng)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又通過收獲秋天,讓學生知道原來秋天之美不僅在于風景,更在于收獲,初步領(lǐng)會“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從而來歌頌秋天,歌頌辛勤勞動的農(nóng)民伯伯們。
學習本課對低年級的學生在了解季節(jié),學習有關(guān)的自然現(xiàn)象、科學知識,掌握一些生活自理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教材通過畫面給我們留下了想象的空間,課堂上利于教師靈活運用和把握。我們必須憑借教材鼓勵學生用心靈去去感悟自己身邊的事物,用心去體會周圍的一切。真正領(lǐng)會“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
二、說教學目標
現(xiàn)在的大多數(shù)學生以獨生子女為多數(shù),衣食住行都由父母操心。因此,他們對其生活常識、身邊的自然現(xiàn)象等了解得很少,我針對以上學情確定了以下知識與技能、情感與態(tài)度、行為與習慣這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討論、體驗等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常識,了解與秋天有關(guān)的自然現(xiàn)象與科學知識。
情感與態(tài)度:通過欣賞秋天的景色,吟誦秋天的詩歌,讓學生走進秋天,感受秋天,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秋天,熱愛自然的情感。
行為與習慣:通過對天氣變化的觀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jù)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準備在“尋找秋天的足跡”、“發(fā)現(xiàn)秋天”和“秋天的收獲”中采用合作法和交流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互助下共同完成。在“故事交流”和“小討論”環(huán)節(jié)我將采用表演法、討論法、合作學習法來學習。教師的教法將視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中有所調(diào)整。
四、說教學過程及設(shè)計理念
課文共分為2課時來完成。我準備第一課時完成教材“初步感受秋天、發(fā)現(xiàn)秋天、秋天的收獲、歌頌秋天”等部分內(nèi)容!拔覀兊氖斋@”和“瓜果大聚會”的內(nèi)容,我準備結(jié)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情況加以引導,放在第2課時來完成。
一、初步感受秋天。
以小朋友們比較熟悉的卡通人物藍貓的出場問候,并帶大家去旅行來引出本堂課,切入課題,并以他來貫穿本堂課。使得這堂課生動形象,學生也有興趣來學,去接受一些科學知識。同時讓學生在欣賞了秋天美麗圖片后,有感受地朗讀詩歌。讓學生在第一環(huán)節(jié)中就能很好的感受到秋天,走進秋天,也為下一環(huán)節(jié)作好鋪墊。
A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中間來了一位老朋友,猜猜看,他是誰? B :瞧,他正向你們問好呢!(出示藍貓問好的動畫)
C :今天,我們的這位老朋友要帶著大家去一次旅行,看,這是我們的第一站,(出示秋天的圖片,配上背景音樂。)這是哪兒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呀?這些又是哪里啊?(出示秋天的圖片,配上背景音樂。)學生觀察,小組討論,交流。
用猜的方式讓學生提高興趣。整節(jié)課以藍貓貫穿,加深情感的體驗。再加上選擇比較具有秋天特色的圖片,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覺感知后,較容易進入秋天。我們允許學生有多種猜想,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此時學生的想法正是他們對自己生活的某種體驗。
是啊!秋天已經(jīng)悄悄地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秋天,一起去感受秋天吧!出示課件,秋天的詩歌,配音朗誦,學生邊聽邊感受秋天。
在這里,我設(shè)計了“吟秋歌”這一環(huán)節(jié)。在學生對秋天有了初步的感知后,
激起學生情感的又以。通過朗誦秋天的詩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二、發(fā)現(xiàn)秋天。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主要通過討論、交流等形式,讓學生自主地來說,來做。
飄落的黃葉,南飛的大雁,金黃的香梨,這是秋天帶給大家的禮物。那秋天到底在哪里呢?小朋友們能找到他嗎?小組討論一下吧!
讓學生通過自主的討論,從植物、動物、人和天氣四方面來發(fā)現(xiàn)秋天,并從中了解天氣預報,知道溫度是用“℃”表示的,并知道和最低氣溫的表示和在一天的大概時候。鼓勵學生思維的多元化,充分尊重學生所思、所想、所說。通過不同的觀點,鼓勵學生思維的求異性和創(chuàng)造性。通過學生的回答,了解他們對于秋天的認識有多少。
天氣涼了,要加衣服,可藍貓他好象不是很明白。不信,你聽!(課件演示故事配音)學生邊看圖,邊聽故事。
低段的學生喜歡聽故事,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加入了聽故事的這一環(huán)節(jié),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結(jié)合當時預防的甲類急性腸道傳染病進行教育,更貼近生活。在聽完了故事后,我設(shè)計了試穿衣服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小組合作,穿上秋天早上、中午和晚上的衣服。
心理學認為,任何能力的形成都需要經(jīng)驗的積累。新課程改革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我們開展的活動十分注重學生的團隊合作,提倡團隊精神。在家中獨處一室的小公主、小皇帝們在各個體驗活動中,絕不是一群毫不相干的人,他們必然在活動中跟老師交往,與同伴交往,在交往中學習。
三、秋天的收獲。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在學生感受秋天、尋找秋天的基礎(chǔ)上,更深意義的理解秋天的不只是他的美麗景色,更是因為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人們通過一年辛勤的勞動,在秋天有了收獲,這是喜悅!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哪些水果和蔬菜是在秋天成熟的,并能通過動手分一分,區(qū)分水果和蔬菜。
1、雖然藍貓生病住了院,可是他還是喜歡秋天,他的好朋友們正在果園、菜園里歡笑呢!(課件出示果園、菜園的圖畫)
2、藍貓喜歡秋天,因為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瞧,這些都是藍貓辛勤勞動后的成果(出示水果蔬菜的實物圖)
3、誰能把他們分一分。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
在認識了水果與蔬菜后,加入知識的延伸,讓學生明白,秋天成熟的不只有水果蔬菜,還有糧食。并簡單介紹了幾種。告訴學生們,其實有很多糧食也是在秋天收獲的。正因為有了收獲,秋天才變得更美麗了。從而升華主題,引入下一環(huán)節(jié),歌頌秋天。
秋天到了,糧食豐收了。在這豐收的季節(jié),除了感謝秋天的到來,我們更要感謝為我們辛勤勞作的農(nóng)民伯伯們,因為有了他們,才有我們的豐收。
四、歌頌秋天。
在走進秋天、發(fā)現(xiàn)秋天、收獲秋天后,安排這個歌頌秋天,主要是再一次的
激發(fā)學生對秋天的熱愛之情,同時進一步點出勤勞的人創(chuàng)造了秋天。有了他們,才有了這樣美麗、收獲的秋天;是他們的辛勤勞動才換來了我們滿臉的微笑。讓學生以自己喜愛的方式來歌頌秋天,贊美秋天。學生的情緒也再一次激揚起來。
語文教育大師李吉林老師認為,學校的教學活動,盡可能與兒童生活溝通,與應(yīng)用相聯(lián)系。學生的良好品德習慣必須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可以使有目的的教學行為,通過學習者本身的積極參與、內(nèi)化、吸收得到實現(xiàn)。所以在最后,我設(shè)計了學生自由表演的方式來歌頌秋天,可以用畫,可以唱,可以朗誦,可以跳舞等等形式。
此舉意在溝通課內(nèi)外聯(lián)系,學用結(jié)合,在日常生活的交際中經(jīng)受實際鍛煉,養(yǎng)成真正的互相幫助的意識。讓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想要做的事。將互助的意識滲透到生活中來。
正如佐藤正夫所說:“那些干癟的不伴以人類情感的知識積蓄再多,也無助于形成人的世界觀——制約人們對社會人生態(tài)度與行為的見解、思想體系!逼返屡c生活所涉及的內(nèi)容十分寬廣,因而挖掘其中學生情感價值就顯得十分必要。我通過教材引導學生走進秋天,讓學生真誠地感受并歌頌秋天,在學生心里秋天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