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秋天到了,大自然有哪些變化?
有一位畫家畫了幅秋天的圖畫,畫得可美啦!(板書:秋天到)小朋友想不想欣賞?(課件展示一幅美麗的秋景圖,配上一段優美的音樂。)
畫上有什么景物?
(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給學生表達的機會,激活思維。隨后出現的美麗畫面一下子就把學生吸引住,感覺到原來是如此美麗,激發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引導學生走進了文本。)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范讀。
你喜歡這幅秋天的圖畫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詩,打開課本老師讀給你們聽。
(教師用聲情并茂的朗讀帶給學生美的享受,激發了學生朗讀的欲望。)
2、自由讀。
要想讀好這首詩,首先要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每個句子讀通順。自己練習朗讀,不會念或難念的字、詞圈出來,借助拼音或請教同學,老師多讀幾遍,也可以和同學合作練習朗讀,這樣能使你更快讀好這首詩。
3、交流學習情況。
(留給學生自己鍛煉、學習的機會,鼓勵合作學習培養合作精神。)
(1)課件出示14個生字,點擊該字所組成的詞語。指名認讀,開火車讀,領讀。注意正音:“轉” “行”是多音字,在文中分別讀作第三聲和第二聲。
(2)這首詩共有幾小節?你覺得哪一句最難讀,哪一句就多讀幾遍。
(3)指名讀自己想讀的小節。
三、研讀課文,朗讀感悟
秋天的圖畫怎么樣?你從哪些地方看出秋天很美?看看圖,再讀讀課文,邊讀邊與周圍的小伙伴討論。
1. 交流討論,朗讀中感悟秋天的美好。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讓學生看圖、讀文、討論。教師給予充分的信任,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本詩有三小節,可根據學生自己的喜好靈活前后順序學習。朗讀、討論、交流是感悟的基礎。教師讓學生結合畫面,運用已有的生活積累,自主閱讀,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實質是學生與文本產生共鳴的過程。)
2、學生分組進行自學。
①自由匯報。
②屏幕展示:(秋收忙、魚蝦肥、瓜果香,田野翻金浪的景象。)
a展現在你眼前的這片稻子怎么樣?
b看到這樣的畫面,你覺得怎么樣?
c 你能把自已的感受用朗讀告訴給大家嗎?指名讀。
d聽了他的朗讀,你的眼前有一幅美麗的圖畫嗎?自由讀,齊讀,邊讀邊用雙臂做波浪的動作。
(稻海翻金浪,這樣的現象城里的學生很難見到,更難以用語言來表達。運用電腦課件生動真實的畫面再現,讓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內容變成形、聲結合的畫面圖式,讓靜態的審美對象活躍起來成為動態。這樣不但幫助學生理解了語言的文字,還讓學生領略到了秋天稻子豐收的場景是多么的壯美。)
3、用感情朗讀來贊美秋天。
秋天是金黃色的,秋天是火紅的,秋天的圖畫多美麗呀!
能看著圖,不看句子來贊美嗎?自由練習,可以一邊贊美一邊配上優美的動作。指名背,集體背。
(為了對課文進行全面的欣賞,在課文接近尾聲時,采用各種形式進行朗讀。學生通過聲情并茂的讀,配上相應的表情動作,根據自己的獨特體驗,創造性地再現課文內容,達到熟讀成誦,自然地完成背誦積累的任務。)
(1)欣賞音樂《秋風吹》。讓我們隨著優美、歡快的音樂、再次欣賞秋天美麗的圖畫。
(一首《秋風吹》。引起學生無限的遐想把學生的思維引發開去,使他們隨著秋風進入秋天美麗的童話世界,共同暢游美麗的大自然,激發起他們表達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