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飛奪瀘定橋教學實錄
北京海淀公開課
【第一課時】第一部分
(上課,師生問好完畢)
師: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一篇課文,第25課《飛奪瀘定橋》。(板書)同學們已經熟讀了課文,也自學了生字詞,在讀課文中有什么問題,自已想不明白的現在可以提出來。但要注意,看誰提的問題質量高。要著重考慮文章的中心、寫法、結構,不要糾纏在個別情節上。
生⑴:課文重點是寫飛奪瀘定橋的經過,那么第一節和最后一節在課文中起什么作用?
生⑵:課題是“飛奪瀘定橋”,那么課文就應當重點寫奪橋,為什么課文把橋的樣子寫得那么詳細?
生⑶:課文第五節交待,敵人不能再走了,在宿營,那么為什么敵人不能走了而我軍卻能走?
師:這個問題還需要你好好聽。一會兒講完我還問你這個問題,看你懂沒有。
生⑷:課文第四節,紅四團的戰士分明是遇上了敵人,為什么還點著火把,這不是暴露目標嗎?
師:好,你在讀文的時候,特別注意第五小節,看能不能自己解決。
生⑸:課文第八自然段中,“最后取得了長征中又一次決定性的勝利”,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與前面有什么內在的聯系?
生⑹:第七節說紅軍是“攀著鎖鏈”非常難走的,可是為什么又說是向對岸“沖”過去?
師:前面是“攀”后面為什么用“沖”是不是?
生⑺:課文第六節講:“他們憑著天險瘋狂地向紅軍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這表現了什么?暗示了什么?
師:這個問題一會兒我再問你,注意聽講。
生⑻:課文的第四、五節寫紅軍向大渡河挺進,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是不是襯托出了紅軍英勇精神的?
生⑼:課文第六節說敵人憑著天險瘋狂地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飛”是什么含義?
生⑽:課文第五段寫把增援的兩個旅的敵人拋到了后面。這里為什么用“拋”這個詞?
師:好!你先琢磨能換個什么詞,一會兒我問你。
生⑾:課文寫了瀘定橋天險,這說明紅軍奪橋是很困難的。我覺得是不是應該寫了紅軍怎么克服這些困難,再重點寫上幾個人物,寫他們的神態、動作、表情,會更突出紅軍戰士奮不顧身的精神。
師:你覺得課文沒有把紅軍戰士個人的突出形象寫出來。這一點一會兒要交給你們自己來完成。好!請坐。
生⑿:本課重要的是要寫“飛奪”,為什么要寫路上的事,而且寫路上的多,寫攻橋的反而少?
師:你說重點寫“飛奪”為什么把路上的事寫這么詳細?你仔細琢磨一下這個“飛奪”和路上有沒有關系。“飛”是什么意思?看看自己能不能想通。
生⒀:我覺得課文應當詳寫我軍是怎樣沖過鐵索橋的,也就是應當詳寫奪橋,而課文為什么沒有詳寫呢?
生⒁:課文第五節說敵人問我軍:“你們是哪個部分的?”我軍戰上大聲回答:“我們是碰上紅軍撤下來的。”然而敵人是很狡猾的,為什么對這種答話很輕信呢?
師:敵人在“狡猾”的背后還有兩個字呢!你仔細琢磨一下。
生⒂:課文第五自然段中,紅軍和敵人對話后敵人并不很疑心,后面又寫雨水把火把給澆滅了,敵人宿營了我軍繼續前行。我軍繼續前進就會出聲音,敵人就不會再起疑心嗎?
生⒃:敵人憑著天險,占據著有利的地方,把橋上的木板都拆了,只剩下鐵鏈,橋頭又有暗堡,為什么敵人守不住還讓紅軍奪過來呢?這說明了什么?
師:這個問題實際上你是知道的。好,還有問題嗎?沒有問題了。剛才大家提了很多很不錯的問題,咱們隨著課文的閱讀,看看能不能自己解決,如果不能解決或者老師遺忘了話,你們最后再提出來,好不好?——你們問了我,該我問你們了,大家根據自己讀課文的初步印象,根據你對這篇課文特點的了解,你們考慮一個問題:你認為你學這篇課文應當從里面學什么?琢磨琢磨,也就是學這篇課文目的是什么?誰能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
生⑴:我覺得找們應當學習紅軍奪橋時的那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師:好,學紅軍的精神。對!
生⑵:我覺得還應當學習課文的寫法,文章的結構,層次。
師:說具體一些。什么寫法,結構怎樣?
生:結構就是根據起因、經過、結果來寫。寫法,比如說寫紅軍奪橋困難,而寫了瀘定橋是怎樣險要。
我覺得這個寫法很值得學習。
師:好!學習這種寫作放法。誰還有什么見解。有個同學想舉手,可能還沒有考慮好,可以試一試。
生⑶:還要學習紅軍不怕困難的精神。學習這種精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可以克服困難,好好學習。
師:你和第一個同學的意見是一致的。還有什么別的見解?好,大家基本上說出來了,咱們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應當學習這么幾個內容。第一:注意這篇課文的寫法,特別是它的結構,它的重點突出;剛才有些同學在重點上提了很多不同的見解,咱們結合閱讀討論這個問題。第二:學習課文對事物進行具體細致的描述的方法。怎么樣就能把課文寫得又具體又生動呢?看看我們能不能從這課中學到一些方法。第三:就是剛才那個同學說的,學習紅軍的戰斗精神。第四,根據你個人的情況學習你所能夠接受得了的,而且感興趣的東西。好不好啊?這樣大家有大家的收獲,個人還有個人的收獲。希望大家就照這幾個目標走。剛才有的同學提問,這篇文章重點應當是寫紅軍奪橋的過程,那么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又是干什么的呢?咱們就從這個問題入手,來學習課文。誰發表自己見解,第一和最后一個自然段是干什么的?要想回答問題先得看書。你把第一和最后兩個自然段讀一讀。看看明白不明白。(學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