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飛奪瀘定橋教學實錄
(學生讀從課文中畫的有關語句,內容同前。)
師:嗯,他倆人讀得不錯。下面咱們再做個練習,五點“困難”和五種“克服”的辦法,現在讓你用連貫的話把這些表達出來。要求是:第一句要用一個總起句,然后再分別敘述這五種困難和克服的方法,最后再來一個總結句。總起和總結什么內容,你自己考慮,聽懂了嗎?先總,再分,最后再總。自己準備兩分鐘,看看誰說得好。
(學生準備,教師行間巡視)
【第二課時】第二部分
師:我了解一下,先不說總起和總結,只說中間那五個“困難”和五個“克服”記住沒有?嗯,記住了。那么所以不敢舉手是因為不知道總起說什么,總結說什么,是不是?那咱們就先討論一下這個問題,大家心里好有個主意。你打算總起什么內容?
生:我打算總起答題的開頭。
師:我聽不明白你要怎么總起——你這么說吧,用什么來做總起句?
生:用這五個困難和五個克服的總結。
師:總結?說得不明確。(指另一學生)你說說。
生:我是把文章第四段的開頭縮短一下用來做總起。
師:嗯。誰還有別的主意?
生:我先交待紅軍戰士遇到困難,再說他們克服困難。
師:那就不知道你具體該怎樣說了。總起句有困難,咱們就先來說說總結該總結什么吧?
生:總結紅軍到達了瀘定橋。
師:好,把敵人拋在后面到達了瀘定橋。也就是要以這件事的結果做總結。是這個意思嗎?好。你呢?
生:我打算用紅軍戰士不怕困難的精神來做總結。
師:他打算做個有思想性的總結,行不行?
生:行。
師:更好。總結我們按他這個。你們再回過頭來拿剛才那個同學打算做總結的,這件事情的結果,當總起行不行?一上來我先說和敵人賽跑的最后結果是什么,然后再回過頭來,分開說遇上了什么困難,怎么克服的,行不行?
生:行。
師:最后總結紅軍戰士的精神。這回再組織一下語言。(學生準備發言,一學生舉手)
生:紅四團的戰士們在29日清晨終于趕到了瀘定橋。在路上,他們一直沒有顧得上吃飯,然而他們仍然以極大的決心和毅力克服了這個困難,把饑餓和疲勞拋在了一邊。路上,他們又遇到了大雨,身上被淋得濕透了,他們仍然冒雨摸黑在泥濘的道路上前進。忽然對岸出現了無數火把,向瀘定橋方面奔去,分明是去增援的敵人。我軍將計就計,也點起火把,跟敵人隔岸賽跑。敵人發現了我們,嘶啞著嗓音喊:“你們是哪個部分的?”我軍戰士機智地回答:“是碰上了紅軍撤下來的。”愚蠢的敵人并不疑心。后來雨越下越大,兩邊的火把都被澆滅了。敵人無法再行進只得停下來宿營,我軍克服了這些困難,摸黑冒雨,繼續前進,終于按時趕到了瀘定橋。紅軍戰士這種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師:嗯,說得不錯。特別是他涉及了課文以外的內容,自己又用了好多詞,而且用得很合適,誰能舉個例子?你覺得他剛才哪個詞用得好?
生:他用了“將計就計”。
師:對,這個詞用得好。
生:他形容敵人用了“愚蠢”。
師:對,愚蠢用在敵人身上很合適。
生:“逼得敵人無法前進”。
師:好。
生:我軍戰士“機智”地回答。
師:好,“機智”用得好。還有什么?
生:我軍和敵人“隔岸賽跑”。
師:“隔岸賽跑”這四個字的概括性多好!把在什么地方,各自的方位,在干什么,都說出來了。還有什么?
生:“終于按時趕到了瀘定橋。”
師:這可不是個優點而是個缺點。你想想為什么?請坐。
生:還有敵人“嘶啞”地喊。“嘶啞”用得好。
師:對。這些詞都用得不錯。剛才我為什么說他講的“終于按時趕到瀘定橋”是個缺點?
生:因為開頭總起句中就說了“我軍趕到了瀘定橋”,后面就不應該說了。
師:對。因為他用行軍的結果做了總起句。這兒再說一次就是什么呀?
生:重復。
師:(對剛才發言的同學)知道了嗎?
生:知道了。
師:下面我再提個問題,剛才上課時有個同學提問:怎么大雨把火把澆滅,敵人不能走了,我們卻能繼續前進?(指原提問學生)現在你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為什么?
生:因為敵人既愚蠢,又沒有我軍的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被大雨一澆就沒有力量再走了;而我軍有戰勝敵人的決心和克服困難的精神,仍然冒雨前進。
師:對,進步了。開頭不明白,現在弄明白了。剛才還有一個同學問,敵人那樣狡猾,怎么這邊一說:“我們是遇到紅軍撤下來的。”他們就相信了呢?(指原提問學生)我剛才說狡猾后邊還有一個詞呢。你現在能不能回答?為什么敵人就相信了?
生:因為敵人很“愚蠢”。
師:對。請坐。這一段還有什么問題嗎?那個奔(bēn)或是奔(bèn)的問題,咱們下去再研究,回去再查查其它的詞典,有機會咱們再一塊商量這個問題。下面大家翻過書來,看第六自然段。簡單地說,這段又寫起什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