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飛奪瀘定橋教學實錄
師:(范讀)“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拿著沖鋒槍、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同學們練習練習。大聲讀,速度快些。
生:(各自朗讀)
師:速度快些。你讀,要讀出緊張的氣氛。
生:“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拿著沖鋒槍、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
師:嗯,不錯。你們看這幾個詞用得多好。哪個都不能換,你們信不信?咱們試試。你看,把“拿著沖鋒槍”換成“端”著沖鋒槍。行不行?
生:不行。
師:沖鋒槍能不能說端著?
生:能。
師:但是在這里能不能端?
生:不能。
師:為什么不能端?
生:端的話就會掉下去了。
師:要是兩手端著沖鋒槍,這腳底下在鐵鏈上怎么走哇?(稍加演示)
生:(笑)不能走。
師:所以不合適,那么咱們干脆說:“挎著沖鋒槍”,行不行?
生:不行。那還打不打了!
師:為什么不行?
生:因為這時候敵人的機槍還在打,我們還得用沖鋒槍還擊呢。
師:對。一邊攀鐵鏈往前走,一邊還得打呢。所以“挎”上也不行。能不能換?誰能換試試。你能換?換換試試。。
生:“握著沖鋒槍”。
師:“握著沖鋒槍”有勁沒了?
生:沒勁了。
師:你能換?
生:改成“帶著沖鋒槍”。
師:就和你們帶著書包上學一樣?不行。還是不能換。咱們再看這個,“背著馬刀”剛才說“拿”字很好,這里也用”拿“行嗎?
生:不行。
師:為什么?
生:要是一手拿著沖鋒槍,一手拿著馬刀,也會掉下去了。
師:也是兩手騰不開了。還有一個原因呢?
生:沖鋒槍可以還擊,現在對面沒有敵人,馬刀用不上。
師:到什么時候才用那個馬刀呢?
生:沖到對岸。
師:對,和敵人面對面的時候,槍不能打了,才“大刀向敵人的頭上砍去!”所以現在只好背著,備用。再看下面。“帶著手榴彈”,要是說“握著”,不行,“背著”不行,“拿著”?也不行。就得用“帶”,因為“帶”比“背”方便,用的時候一抽就出來了。再看“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有的換沒有?
生:換成“頂”。
師:換成頂還湊合。也只能換這一個,別的也不能換。再看“攀著鐵鏈”,說成“扶著鐵鏈”行不行?
生:不行。
師:“攀”字表現了艱難。也許有時候腳底一蹬空,還要再拽上來,有這樣的情況沒有?
生:有。
師:所以“攀”字也用得特別好。“向對岸沖去”,這個”沖”表示什么意思?
生:快。
師:又快而且堅決不后退,一直往前沖的意思。剛才有的同學說這兒不能用“沖”;認為攀著鐵鏈搖搖晃晃的,走不快怎么能沖呀?(指提問學生)你現在怎么看?
生:嗯,那個……它吧,(生笑)雖然他是攀著鐵鏈,可是他非常的……
師:這個“沖”在這兒是重點表現速度快?還是表現決心大?
生:決心大。
師:對了。當然那速度也是不慢的。雖然比不了走在平板橋上快,但是對這種艱險的情況來說,這個速度已經怎么樣?
生:夠快了。
【第三課時】第二部分
師:對。所以說“沖”完全可以。你看這詞用得好不好?大家這個收獲是好的,還有什么收獲?
生:我還能學到這兩節的寫法,它是點面結合的寫法。
師:啊,點面結合。講講點在哪兒,面在哪兒?
生:面就是后面:“吹起沖鋒號,所有的武器一起開火,槍炮聲、喊殺聲,霎時間震動山谷。”這就是“面”。
師:那“點”呢?
生:“點”是:“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拿著沖鋒槍、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
師:到后一段完全都是,對吧?他講得對不對?
生:對。
師:也可以叫做“點”上和“面”上分開來寫,重點來寫點上的。這樣安排材料詳略分明。重點寫突擊隊那22位英雌,把面上的情況大致一介紹,重點描寫沖橋的這些戰士們。這個收獲也挺好。
生:我覺得這里的寫法也不錯:“紅四團馬上發起總攻。”這句話是總述句,剩下的是分述句。
師:到哪兒是分述?分述了幾方面?
生:分述了:團長和政委指揮戰斗。
師:這是一方面。
生:二連……
師:二連突擊隊。這又是一方面,是吧?一開始那是總述:“紅四團馬上發起總攻”寫的是整個團的情況。然后分開寫團長和政委怎么樣,號手怎么樣,下面緊跟著寫它的重點:突擊隊怎么樣。
生:這篇文章寫得能吸引人。
師:怎么就吸引人了?
生:它開始時寫22位英雄拿著各種武器“向對岸沖去”時就比較艱難,后來到突擊隊“沖到橋頭”人們就有點放心了,差不多快過去了。可是又寫了“敵人忽然放起火來”又來了一個困難,這樣更能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