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飛奪瀘定橋教學實錄
師:嗯,對,這樣能使文章跌宕起伏。你這個讀者的心剛松了一點,作者又給你繃緊了;繃得時間太長,怕你太緊張,氣氛又緩和了一些;你剛要放心,那兒又繃緊了,老是吸引著你把它看到底。對,還有什么收獲?
生:第七自然段的第一句話:“紅四團馬上發起總攻”和第八自然段最后一句話,“紅四團勇
敢地奪下了滬定橋,取得了長征中又一次決定性的勝利。”我覺得這兩句前后照應。前一句是總述句,最后一句是總結句。
師:說得真好,它跟咱們剛才說的“困難”“克服”相似,先總起,然后敘述過程,最后再總結一下。其實咱們平常作文寫活動、寫競賽、寫勞動等等,這個方法都能用上。比如下次老師出了作文題《一次衛生清掃》。你就可以先總起,總的敘述全班同學的勞動情況;然后分開寫這個小胖子怎么樣,這個小個子怎么樣,這個小伙子怎么樣……寫幾個先進的典型;最后又總地說我們全班在這次勞動中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最后得到了什么成果。這樣寫起來有頭有緒有條有理,叫人看得非常清楚。以后你們可以這樣寫。還有沒有收獲了?……大家說的把我要說的都說了。說得非常好。這里邊有幾個詞,咱們再研究研究吧。有一個“千鈞一發”是什么意思?誰起來咬咬文,嚼嚼字?
生:“鈞”是古代的一個計量單位。一鈞等于30斤,千鈞一發就是把一千個30斤的重量掛在一根頭發絲上,比喻非常危急。 師:說得很對。但是有一個缺點:完全是照字典上念下來的,但也說明他很用心地看了字典了,以后要活記。比如:那“鈞”是什么意思?噢,吊在一根頭發上……情況特別危急……這段課文中還有個“奮不顧身”,什么意思?
生:奮不顧身就是奮勇向前,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
師:哪兒表示出生命危險來了。
生:箭一般地穿過熊熊大火……。
師:不是。我問你這個詞本身,不是讓你咬文嚼字嗎?是哪個字呀?
生:奮。
師:奮?
生:顧。
師:顧?
生:身。
師:對了。“身”是指個人的身體嘛,代表個人的危險或安全。顧不上個人有多少危險都要奮勇向前,就是這個意思。課文中說敵人怎么逃跑的?
生:狼狽地逃跑。
師:誰能講講這個“狼狽”是什么意思?
生:是一種動物,前腿特別短老得爬在狼的背上行動。(笑)
師:啊!敵人有的前腿長有的后腿長,互相背著就跑了?(大笑)
生:它是指敵人慘敗后的樣子?
師:什么樣子?
生:就是逃跑的樣子。
師:怎么逃跑?
生:狼狽地逃跑?
師:什么叫狼狽?(生笑)
生:狼狽就是敵人倉惶逃走的樣子。
師:怎么叫倉惶?
生:倉惶就是……(答不上來)
師:采用具體描述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具體描述一下,我現在概括介紹:敵人狼狽逃跑了。你來具體描述敵人逃跑的樣子,這不就解決了嗎?
生:敵人有的帶著傷,一瘸一拐地逃跑了;有的串通一起,沒精打采地逃跑了。
師:嗯。想想電影上。
生:敵人死的死傷的傷,有的腿折了,有的胳膊斷了,有的你扶我攙地走,什么也不顧了,光想逃命了。
師:對。想想那個樣子:歪戴著帽子,丟盔棄甲,槍支也不全了,衣裳也裂開了,那兒破個口子,這兒貼塊膏藥,就這么跑了。這就是用描述的辦法來理解詞語。咱們理解詞語不是有個結合上下文的方法嗎?有時碰到一個詞語不好理解,想不起來,你就給它描述。你把這個詞放到語言環境中去,想一想那個情景,你自己就了解了。還有最后那句“決定性的勝利”。剛才有位同學問:“取得長征中又一次決定性勝利”,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誰能講?
生:“決定性”就是十分關鍵的意思,非常緊要,如果稍微一使勁,就可能失敗了。如果稍微一使勁就可能勝利了。
師:意思講出來了。好。你再說說。
生:“決定性”我覺得就是在長征中最重要的。
師:嗯,這個作用是夠重要的。
生:要是奪到瀘定橋就決定了長征的勝敗。
師:意思對了。但是你聽你這句話有毛病沒有?“如果這個橋奪下來了就能決定長征的勝敗。”是決定了勝了,還是決定了敗了?(笑)
生:決定了長征的勝利。
師:對。這件事如果辦成了,那么和它相關的那個更大的事情就有成功的希望;這件事如果辦不成,和它相關的那件更大的事情,也許就有失敗的危險。那么這件事情就叫關鍵的一件事。它要是取得了勝利就是決定性的勝利。瀘定橋奪下來了,就決定長征能夠繼續勇往直前;如果它要奪不下來,還需要費一番周折,這就叫“決定性”的。咱們課文就學到這兒了。下面咱們總結一下這篇文章,誰來總結呀?你們自己。(掛小黑板)誰來讀一下?
生:(讀)學習總結。1、你怎么認識本課的結構和重點?2、你今后的作文怎樣才能寫得又具體又生動?3、學了課文,你在思想上有什么收獲?4、你還有什么想法和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