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克服初入園小班幼兒的依賴心理
2、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往往會影響幼兒健康心理的發展。我國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缺陷性,獨有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導致溺愛的場景隨處可見。吃飯時,幼兒在前面跑,長輩端著飯碗在后面追;洗手、穿衣包辦,使幼兒養成了過度依賴的心理。必要時給幼兒一點挫折教育,是幼兒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元素。
在美國,孩子1歲以后,父母把孩子固定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們面前,讓孩子用小刀小叉自己動手吃飯。在日本,對孩子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一直是學校、家庭和社會的一個重要課題。
“家庭是幼兒園合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嘗試用勺子吃飯,可回家父母不舍得孩子動手,這樣就會影響孩子的獨立能力。孩子們第一次嘗試自己用勺子吃飯的時候,我把這個場景拍攝了下來,利用放學時間進行播放,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努力的嘗試,也感到了欣慰。要想讓幼兒健康成才,就要讓幼兒在挫折中得到磨練,培養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堅強意志,最終形成完美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3、社區方面
社會的日益發展,對幼兒的期望也越來越高,家長希望幼兒能成為“人中龍鳳”,不是這個興趣班,就是那個輔導班,不顧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揠苗助長的方式不僅讓家長身心疲憊,還讓孩子丟失了基本的生活技能。
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社區可組織一些親子活動或聯誼會,讓家長和幼兒參與集體活動,積極的面對外面的世界,與幼兒一起做游戲,激發幼兒的自信心,擺脫對家長的依賴,有更多的時間與同伴一起活動。讓孩子回到童真的世界,在游戲中快樂成長。
給初入園的小班幼兒創設一個安全的心理氛圍,給予他們一個關愛的眼神、甜美的微笑、溫暖的擁抱,使其逐漸消除依賴心理,快樂地在健康的環境中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