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打擊樂活動:森林舞會
這樣演奏一遍,你的后背有什么感覺?(聽著音樂按摩的感覺太舒服了)。我們再為另一個朋友“按摩”一下吧。(播放音樂)
現在很舒服了吧,我們出去活動一會兒吧。
活動反思:
教學就如烹飪,會烹飪的人精心挑選主料,合理放佐料,這樣的菜清爽可口、鮮美無比。教學也必須適合孩子的口味,選好主料,再加上一點佐料。我認真研究了教學的“主”與“佐”,在教學中貫徹了一個“味”字,使課堂非常精彩,讓幼兒喜愛。
1. 選材新穎,透著“鮮”味
《土耳其進行曲》是由德國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于1819年創作的。這首樂曲的主題旋律簡單易于哼唱,且質樸而富有生氣,能使人過耳不忘。我認真分析這首樂曲,感受到這樂曲中力度的強弱變化以及連貫和跳躍的節奏變化,如果能在音樂活動中將藝術性、教育性、游戲性都融合在一起,更全面、多感官地欣賞樂曲,效果一定更好。由于幼兒園的孩子年齡較小,欣賞古典樂曲的能力還不夠,于是采用幼兒喜歡的動物角色,我給孩子三個音樂形象——大象、刺猬、青蛙,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自主操作,更好的理解樂曲。
2.活動過程,透著“戲”味
音樂游戲貫穿始終,把音樂形象放在游戲中自然引出,能瞬間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們通過欣賞音樂,引導幼兒進行“自主嘗試”,從猜測——動作——人聲——樂器,孩子們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啟發幼兒表達表達描述所欣賞樂曲的特點,幫助幼兒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同時促進幼兒與同伴之間的交流。
3.教學圖譜,耐人尋“味”
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給了孩子三個標記,讓孩子們自主設計圖譜,使以往老師自己設計的稍顯復雜的圖譜變得一目了然,更方便孩子練習人聲節奏和打擊手鼓。在教學的過程中,效果還是不錯的,孩子在練習的時候明顯輕松了許多,自己看圖哼唱、模仿、演奏,直接參與到音樂中來,這樣易學易記毫無壓力,極大的調動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他們很快地就能演奏出動聽的音樂了,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體驗著音樂,享受著音樂帶給他們的樂趣。
4.人聲伴奏,充滿“趣”味
充分欣賞音樂后,孩子們為三個動物設計了聲音:咚咚、咕嚕嚕嚕嚕嚕、呱呱呱,用人聲為樂曲伴奏,增添了音樂欣賞活動的趣味性,激發了幼兒的求知欲望和欣賞這首樂曲的興趣,主動學習自主探索,輕松掌握節奏型,孩子們對用自己的聲音為歌曲伴奏非常感興趣,通過看看、說說,讓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理解、掌握了樂曲的整體節奏結構。
5.一“鼓”多玩,具有“韻”味
在樂器伴奏環節,我采用了手鼓,以往演奏樂器,老師會給孩子很多不同種類的樂器,并且統一各種樂器的演奏方法,這節課中我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而是用一種樂器,讓孩子們探索不同的演奏方法,讓幼兒的探索既帶著目的同時又具有趣味性。孩子們很快探索出好幾種方法:拍鼓面、五指在鼓面上來回滑動、單指敲擊鼓面、拍鼓邊、手掌等等,孩子們又根據各種方法演奏的不同音色來為歌曲伴奏,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里自主的學習,讓教師真正成為了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師生之間保持一種積極的互動狀態。最后將孩子的后背當成“鼓面”,孩子們圍成圓圈,一個個趴在同伴的后面為同伴“敲打”放松,使活動氣氛達到高潮,很好的完成活動。
我們要在更新觀念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打擊樂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使打擊樂教育真正成為以幼兒為主體,以適應幼兒的音樂為客體,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為目標的一種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