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競爭給孩子帶來了什么?
(二)注重幼兒抗挫能力的培養。有競爭自然就會有成功與失敗的存在,面對頻繁又日趨激烈的競爭,需要清楚,每個人既有體會成功之喜的機會,也會有品味失敗苦澀的時刻,關鍵是要經得起失敗的考驗。抗挫能力的培養也是競爭素質的重要方面,在培養幼兒競爭素質的同時不應忽略對其抗挫能力的有意訓練。首先要幫助幼兒淡化受挫的程度。馬斯洛說過:“挫折未必總是壞事,關鍵在人對待它的態度。”事實上,幼兒對于挫折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成人的教育和影響。孩子不小心摔倒后,如果家長積極鼓勵道:“沒關系,我相信你可以勇敢地爬起來。”孩子基本就會自己爬起來。如果家長趕緊的跑過去心疼的說:“呀,摔疼了吧!”孩子可能就會哇哇大哭,等家長抱才肯起來。這兩種簡單的情境也反映了家長對待挫折兩種不同的認識,這樣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理解。案例中,對于大二班孩子的消極情緒,教師應及時幫助孩子淡化受挫的程度,告訴他們比賽的結果并不重要,關鍵在于積極參與。其次,要注意及時排解幼兒的受挫情緒。不管受挫的程度如何,對于孩子來說,只要是面對失敗都會或多或少情緒低落,這是要注意對孩子的情緒進行積極疏解,一方面可以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不滿,不要讓他悶在心里,讓孩子宣泄出來然后再積極鼓勵引導。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受挫的孩子轉移情境,先做些他們喜歡做的事情,如看看動畫片、聽聽兒歌等等,緩解一下情緒,待孩子情緒平穩后再對其引導教育。最后,家長教師應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堅強的意志品質,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個性特點和具體的受挫事件,一點一滴的加以培養,以期完善幼兒的人格發展。
(三)注重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競爭與合作是一種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片面強調競爭而忽視合作能力的培養。很多情況下,競爭都是相對的,是需要在合作的狀態下才能完成的。因此,合作精神也是競爭素質的重要方面,這一點對幼兒尤其是大班年齡段的幼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有意識的培養幼兒正確的自我意識,幼兒期是自我意識的初級階段,教師應引導幼兒對自身有一個合理的評價,使幼兒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也學會看到他人的長處,欣賞并接受他人的優點,取長補短,鼓勵幼兒與他人進行合作,互助互利。此外,教師還需恰當引導幼兒的嫉妒心理。兒童具有嫉妒心理是正常的,是合乎常理的,而可怕的是沒有對孩子的嫉妒心理進行正確及時的引導。如果對其嫉妒心理引導合理,那么就有可能將其轉化成一種積極的力量,促使幼兒自己努力。相反,如果沒有對幼兒進行及時正確的引導,那這種嫉妒心理就很可能會轉化成一種破壞性力量,不利于幼兒的健康發展。案例中,對于失利的大二班孩子,教師如果對他們漠不關心,只是表揚獲勝的大一班的孩子,沒有對大二班的孩子進行積極引導,那么這些孩子就會強化這種嫉妒和失敗的情緒,怨恨對手,不斷將問題歸于他人身上。而教師如果能對失利的孩子積極教育引導,引導他們從自身尋找問題所在,找到對方獲勝的原因,并鼓勵他們日后通過自身的努力來取得勝利,那么孩子們可能會淡化這種消極情緒,懂得自身努力與合作的重要性。
總之,培養幼兒的競爭素質是無可厚非的,幼兒期通常被認為是培養孩子競爭力最明顯的時期。但心理學家對幼兒競爭做過許多研究,根據調查表明,競爭意識不健全的幼兒占總數的80%以上,因此,如何培養幼兒正確的競爭素質是非常重要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教師應針對具體教育情境,針對幼兒存在的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及時采取合理恰當的做法,使幼兒具備一定的競爭能力,從而促使兒童健康全面的發展,成為生活真正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