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怎樣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
第二種方式就是引導。與嘮叨不同的是,引導不是通過重復,而是在無形在中讓人主動去接受某些原則和理念。比如,我們在社會宣傳中非常注重樹立典型、宣傳典型,這就是引導。在學校教育中,老師們喜歡說某某某作業做的很好,然后把他的作業本貼出來展示一下,或者搞個三好學生評選、學習標兵評選等等,這些都是樹立典型,并且通過典型進行宣傳和引導,從而讓人們接受典型的標準,向典型看齊。有個成語叫做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就是這個道理。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部分家長喜歡對孩子講,誰誰誰學習很好啊,你讓向人家學習的,誰誰誰考上了重點中學、重點大學甚至出國留學了,你看著辦啊等等。想當年,我也曾經中過這一招。有一段時間,應該是在我投身學習之前,我發現家長喜歡在我面前講一些別人學習的故事,誰誰誰學習特別用功,考上了縣里最好的中學,誰誰誰在學校里是佼佼者,后來考取了研究生等等,我一聽就感到很緊張, 心想壞了,假如我做不到那豈不很丟人,算了豁出去了,結果后來他們說的我也做到了。現在想起來,幸虧當年他們沒有說誰誰誰通過學習成為了總統或者聯合國秘書長,不然我就真的要丟人了。
在我對孩子的教育中,我并不贊成嘮叨,因為著個方法太過于恐怖,用的不好甚至會起到反作用,那就適得其反了。我比較贊成引導。因為孩子天生就具有學習的天性,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保護好這種天性,并且讓這些學習的天性更好地發揮出來。每當我女兒遇到一些困難的時候,我會這樣跟她講,首先,這件事情是你要做的事情,因此,它是你自己的事情,既然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就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運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它。第二,怎么樣解決要自己動腦筋。于是她就會去學習,她很喜歡觀察,而且觀察和模仿的能力超乎我們的想象。她會看別的小朋友是怎么解決這些問題的,也會看大人是怎么做的,所有能夠接觸的東西都會成為她的觀察對象,于是終于有一天,她會把她所面臨的問題解決掉。所以,這種方法可以很好地發揮孩子的學習天性,讓他們不斷自我完善。
第三種方式就是身教。如果說嘮叨和引導是言傳,那么,我們在這之外還有配合以身教。 我認為最好的教育方式其實是身教。所謂身教就是你要求別人做到的你首先要做的。你要別人做一個愛學習的人,你自己首先要是一個愛學習的人。有句話叫做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天生會打洞,這里講的是遺傳,其實也有身教的成分。我女兒喜歡觀察小動物,于是我經常帶她看小花貓,結果她發現小花貓的媽媽一直在教小貓學習,而它們學習的方式就是示范,老貓會抓一只老鼠,抓一會兒,然后放掉,然后再抓回來再放掉,小貓也會一邊看一遍學習。這就是身教。要讓別人會抓老鼠,自己首先要會抓老鼠,這一點很重要。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很多家長希望孩子將來是一個孝順的人。可是他們常常忘記自己首先要做一個孝順的人,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假如家長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孩子將來就很難成為他們所希望成為的對象。
在這一方面,我覺得我的母親做的很好。在我很小時候,我就一直在觀察她是怎么對待老人的,我們家的老人并沒有和我們住在一起,但是只要有好吃的東西,她就會叫老人一起來吃。她會找專門找時間隔三差五去看望老人,噓寒問暖,了解他們的困難和需求。所以我到現在一直都很喜歡老人。雖然自我到外地上學工作之后一直很少回家,但每次回家我都要去看看老人,向他們講講我的見聞,我的學習,我的工作,也聽聽他們對我的學習和工作的建議,了解他們對生活和未來的看法。這就是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