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
(四)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是需要一個過程和不斷的鼓勵: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是需要有一個過程和不斷鼓勵的。幼兒的注意力不能維持很久,很容易分散掉,根據(jù)幼兒的這個特點,要采取不斷鼓勵的辦法,以此來矯正幼兒的不良行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需提供相應(yīng)的條件,有助于孩子們較快地形成習慣。如大班老師在門前黑板上通知家長讓幼兒明天上幼兒園的時候帶毛巾,教師事先告訴家長讓孩子“傳話”給他們,讓家長休息觀察孩子是否能告訴家長帶毛巾的事,如果孩子忘了,家長可以委婉地提醒他:“老師今天有沒有讓你告訴我一些事情助于孩子們較快地形成習慣。如大班老師在門前黑板上通知家長讓幼兒明天上幼兒園的時候帶毛巾,教師事先告訴家長讓孩子“傳話”給他們,讓家長休息觀察孩子是否能告訴家長帶毛巾的事,如果孩子忘了,家長可以委婉地提醒他:“老師今天有沒有讓你告訴我一些事情?還記得是什么事嗎?當孩子能夠說出老師要他告訴家長的話時,家長應(yīng)及時給予鼓勵和贊揚,這樣幼兒就會感到很自豪,隨之,也充滿了自信心,以后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會覺得信心百倍,不會出現(xiàn)半途而廢的情況了,否則,我們的教育就會失去意義了。
(五)老師是良好行為的榜樣:在培養(yǎng)孩子好習慣的過程中,老師的行為尤為重要,老師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樣,老師的言行舉止對幼兒起著言傳身教和人格的示范作用。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孩子都會模仿,學習。孩子身上的很多習慣都是直接從大人那里模仿而來的,如果老師的言行規(guī)范,嚴于律己,這樣就可以以行為榜樣來影響和教育孩子,反之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所以老師要加強自身的思想品德,文化以及行為習慣的修養(yǎng),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例如:幼兒禮貌用語的使用,在幼兒園,教師不小心碰到了小朋友,老師應(yīng)主動向幼兒道歉,說聲“對不起”。在幼兒來園時,老師應(yīng)主動與幼兒打招呼,微笑說小朋友早!小朋友好等等,并恰當?shù)厥褂枚Y貌用語。看起來這些過程微不足道,沒什么大不了的,其實不然,孩子在這個環(huán)境里生活,他們將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有一次,我正在搬凳子,不小心碰到了一個小朋友,我沒當作一回事,誰知那個小朋友對我說:“老師,你搬凳子碰到我了,沒有跟我說對不起,這樣對嗎?”我心馬上一驚,趕緊走到他的身邊,摸著頭對他說:“對不起,老師不小心碰到你了,下次一定注意,你能原諒老師嗎?他聽了我的解釋,笑著對我說:“沒關(guān)系,然后就高興地找自己的位置去了。通過這件事情,讓我知道了無論什么事要求孩子去做到的,老師自己應(yīng)該先做到。這種教育比天天提醒,督促更有效果。要求幼兒要有正確的坐姿,有秩序的排隊,不講臟話,老師也要做到,這樣就會給幼兒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老師的身教比言語更為重要,常言說:“身教重于言教”。他能超過老師的千叮萬囑。 幼兒是天真無邪的,將來要面臨的世界是充滿機遇而且富有挑戰(zhàn)性的世界,因此,我們教育者應(yīng)給受教育者一個良好的習慣,一個平等、和諧的教育平臺,讓他們成為國家,民族的有用之材,成為對社會,家庭負責任的人。播下好的行為,收獲好的習慣,播下好的習慣,收獲一輩子。這是我們幼教工作者不了忽略的而且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我們幼兒園,家庭甚至社會都需要關(guān)注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