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學生不可缺少的“輔食”
課外閱讀——學生不可缺少的“輔食”
四川廣元市劍閣縣江口中學 王繼偉 郵編:628307 emal:
長期以來,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一直是以教師、課本、課堂為主的“三為”封閉教學模式,部分教師把課堂教學絕對化、唯一化,視課外閱讀為可有可無的點綴,甚至是與課堂教學相抵觸的異端,予以冷落;家長認為課外閱讀是讀無用的書,浪費子女的時間而加以抵制;學生則認為書籍沒有影視精彩,閱讀費力枯燥而給予排斥,他們假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電視機前度過。然而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課外閱讀在學生的智力發展、道德發展、審美發展中起特殊作用。”有介于此,筆者認為,語文教師除加強課堂教學外,更應該重視課外閱讀這道學生不可缺少的“輔食”。
一、課外閱讀能拓寬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
教育部新頒《中學語文課程標準》規定:中學階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僅優秀詩文就推薦了80篇供學生課外背誦。通過大量閱讀,學生可以了解更多書本上沒有的東西,拓寬他們的視野、擴大知識面、活躍思維、發展智力、積累習作素材、提高人文素養、培養自主能力、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和進一步學好語文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課外閱讀能促進學生體驗社會、感悟人生
課外閱讀是學生將已有知識經驗同社會生活相聯系,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因為語言本身是抽象的,沒有純粹生動形象的語言,語言的生動形象在讀者心里,沒有體驗和感悟,再優美的文章也如同嚼蠟,不能引起讀者共鳴。但是,再精彩的影視和原著相比,也只能表“形”而不能傳“神”,我們看電視劇《紅樓夢》,總覺得沒有原著有味,所以應鼓勵學生多多閱讀原著,和影視結合起來,增強感悟力。并且不同的生活經歷,體驗也各有千秋,“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讓學生聯系生活,聯系影視,細細品味,在閱讀中求知、在閱讀中明理、在閱讀中知情、在閱讀中達意。領會作品展示給我們的意境,激起情感共鳴,充分展開聯想的翅膀去體驗、去感悟,酸甜苦辣都有營養,愛恨情仇皆是收獲,為學生認識世界的復雜性和體驗社會、感悟人生鋪下前進的雙軌。
三、課外閱讀能陶冶學生品行、健全人格
優秀的課外讀物,猶如甘醇的美酒,品之讓人陶醉。徜徉書海,隨文而喜因文而悲,或微笑默嘆、或傷心啜泣、或橫眉怒目。讀毛澤東的詩詞,去品味“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革命豪情;讀李清照的詞,去領略“莫道不消魂,人比黃花瘦”的婉約情懷;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去感受保爾·柯察金的英雄事跡;讀《百科知識大全》,去認知天文地理……腹有詩書氣自華,優秀課外讀物能改善我們為人處世的質地,提升我們文化素養的品位,陶冶我們的審美情趣,讓學生感受一次次心靈的震撼,經受一次次文化的洗禮,讓品行在閱讀中升華,人格在閱讀中健全。
實踐證明,凡是課外閱讀多而指導得法的學生,語文成績就相對較好,讀寫能力發展也相對較快。正如語言學家呂淑相所說“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于老師課堂的占多少,得之于課外閱讀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課外閱讀,課外閱讀對語文課來說,決不是可有可無的!彼,各位同仁,一定要重視課外閱讀,做好學生和家長思想工作,贏得他們的理解支持,烹調好這道“輔食”,讓學生盡享課外閱讀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