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
常言道“工夫在詩外”,中學生要學好語文,一定要加強課外閱讀,但是,盲目閱讀功效甚微,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做有效的課外指導,從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入手,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素質,使課外閱讀逐漸走向有序和高效。
一.科學地開列書目
適合中學生閱讀的各類書籍浩如煙海,中學生的學業負擔又很重,時間精力都有限,因此課外讀物的選擇顯得非常重要。人們常說開卷有益,其實開卷并非都有益,有些內容不健康的書報雜志、非法出版物確實會把人們引向歧途,涉世未深的中學生尤其要警惕。至于一些中學生沉迷于武俠小說、言情小說不能自拔,因此荒廢了學業的情況也時有所聞,令人憂慮。因此,推薦課外書是使課外閱讀逐漸走向有序和高效的基礎。
推薦課外書首先要根據學生的文化基礎,認知水平,心理特點等,如童話、寓言、民間故事等,較適合于小學低年級學生;對小學高年級學生和中學生則應著重給他們推薦名家名篇。其次應將《語文課程標準》指定書目作為中學生課外必讀書目,而將除此之外的與語文課文有關的中外名著或優秀作品作為選讀書目。還有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作品雖然和課文并沒有什么聯系,但因為這些作品在中學生中影響很大,深受好評,也可推薦學生閱讀,如《十六歲的花季》、《花季雨季》、《男生賈里》、《草房子》等。另外,還應該推薦精彩的時文和自然科學類書籍,使學生閱讀的視野更加開闊,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廣泛涉獵、及時了解最新的書報信息,并及時推薦給學生閱讀。
二.科學指導,方法得當
課外閱讀不能書單一開就完事大吉,要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就一定要做課外閱讀指導,尤其對那些有一定深度的課外讀物更應如此。對有些讀物,教師事先點一點,指導一下,學生閱讀起來就省力得多,理解起來也容易得多,對有些讀物,如果教師在學生閱讀后做些分析評價,學生會豁然開朗。就輔導形式而言可以多種多樣,如開設專題講座,出黑板報等等。既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讀物內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這不但有益于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將會使他們終生受益。
此外,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也十分重要。課外閱讀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種是速讀與精讀。速讀不僅可以快速獲取知識,擴大知識視野,而且可以使學生從浩瀚的資料中篩選出相關的篇目或章節,有信息檢索的作用。具體做法是運用直讀、跳讀等方法,快速閱讀,篩選出自己所需的信息。對一些重要資料一般是先速讀后精讀。精讀就是細致讀,圈點讀,吟誦讀,研究讀。不僅了解作品寫了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還應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蘊含的深刻哲理。
另一種是做讀書筆記。這是常見的一種讀書方法,它的寫法有多種多樣,常見的有以下幾種。一是摘錄式,把自己認為重要、有實用價值的歷史典故、名言警句、新鮮的詞語或生動精彩的片斷等分類抄錄下來。摘錄時要做到少而精,還要尊重原文,不能斷章取義,并在末尾注明出處。二是眉批式,凡自己的書,可在讀書時用筆圈圈、點點、劃劃、寫寫,運用一套相對固定的標記符號。或者在書的空白處,扼要寫上對某一句段的評析。三是提要式,要求經過分析、歸納,用自己的話寫出內容提要。注意語言簡潔,力求多保留原句。四是心得體會式,也就是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后,仔細地回味一下。寫的時候一定要抓住兩個字,一個是“讀”,就是要把文章讀懂,另一個就是“感”,可就閱讀中感受最深的一點談談自己的感想。
三.組織交流,獎勵優勝
同學之間的交流是最直接最貼近的思想傳遞,最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可以使同齡人之間取長補短。教師可以每兩周安排一節課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交流活動,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或舉行讀書報告會或搞征文比賽或辦手抄報,對其中的優秀者給予獎勵,以調動學生的讀書積極性。
總之,中學生課外閱讀,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不是靠一時的熱情就可取得效果的,需要我們持之以恒地努力,通過長期有計劃有步驟地這樣進行下去,學生綜合的語文素質一定會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