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四 論語十六
奢則不孫章
或問"奢則不孫"。曰:"才奢,便是不孫,他自是不戢斂也。公且看奢底人意思,儉底人意思。那奢底人便有驕敖底意思,須必至於過度僣上而后已。然卻又是一節在。"〔燾〕
問:"奢非止謂僣禮犯上之事,只是有夸張侈大之意,便是否?"曰:"是。"〔義剛〕
君子坦蕩蕩章
"君子坦蕩蕩",只是意誠,"心廣體胖"耳。
子溫而厲章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須看厲,便自有威底意思;不猛,便自有溫底意思。大抵曰溫',曰'威',曰'恭',三字是主;曰'厲',曰'不猛',曰'安',是帶說。上下二句易理會。諸公且看圣人威底氣象是如何。"久之,云:"圣人德盛,自然尊嚴。"又云:"謝氏以此說夷惠過處,頗是。"〔賀孫〕
叔器說"子溫而厲"章。曰:"此雖是說圣人之德容自然如此,然學者也當如此舉偏而補弊。蓋自舜之命夔已如此,而皋陶陳九德亦然,不可不知。"〔義剛〕
問:"'子溫而厲'一章,是總言圣人容貌,鄉黨是逐事上說否?"曰:"然。此是就大體上看圣人。"〔燾〕
問:"張子云:'十五年學個"恭而安"不成。'"曰:"'恭而安',如何學得成?安便不恭,恭便不安,這個使力不得,是圣人養成底事。顏子若是延得幾年,便是圣人。不是到此更用著力,只是養底工夫了。顏子工夫至到,只是少養。如煉丹火氣已足,更不添火,只以暖氣養教成就耳。"〔明作〕
魏問:"橫渠言:'十五年學"恭而安"不成。'明道曰:'可知是學不成,有多少病在。'莫是如伊川說:"若不知得,只是覷卻堯學他行事,無堯許多聰明睿智,怎生得似他動容周旋中禮?'"曰:"也是如此,更有多少病在。"良久,曰:"人便是被氣質局定。變得些子了,又更有些子;變得些子了,又更有些子。"又云:"圣人發憤便忘食,樂便忘憂,直是一刀兩段,千了百當!圣人固不在說。但顏子得圣人說一句,直是傾腸倒肚,便都了,更無許多廉纖纏擾,絲來線去。"問:"橫渠只是硬把捉,故不安否?"曰:"他只是學個恭,自驗見不曾熟。不是學個恭,又學個安。"〔賀孫〕
《朱子語類》 宋·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