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教學設計(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工業生產的定義,了解工業與其他經濟部門間的聯系,認識工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讀圖了解我國主要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的分布,歸納我國工業的分布特點。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了解我國主要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的分布。
2.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工業生產的定義。
三、教學策略
從知識本身來看,本節需要識記的不多。本章前兩節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對交通運輸和農業有所了解,教師可以采取對比的教學方法,尤其要突出工業生產與農業生產的差異,有利于學生理解工業生產特點及分布特征。
生活中學生接觸工業部門的機會雖然不多,但接觸到的工業產品很豐富。根據學生認知特點,教師可以以學生生活中常用的工業產品為例展開教學,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實地考察家鄉的工業部門或進行網上學習。
生活中學生接觸工業部門的機會雖然不多,但接觸到的工業產品很豐富。根據學生認知特點,教師可組織實地考察或網上學習,搜集當地主要工業部門的資料,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等活動,鼓勵學生多接觸社會,增加學習興趣。
四、教學過程
引入:前面我們學習的兩個經濟部門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一個是發展經濟的先行官──交通運輸業;一個是我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農業。解決完溫飽問題之后,人們就要思考如何提高生活品質,這時候需要我們發展哪個經濟部門呢?
教師:在我們家里仔細觀察,就會找到這個經濟部門的很多產品。
學生:完成活動“認識工業產品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設計意圖: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對沙發這種工業產品追根溯源,激發學生了解工業生產特點的學習興趣。】
教師:工業生產是指開采煤、鐵、石油等自然資源,對原材料(礦產品和農產品)進行加工和再加工。工業產品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
教師:展示學校不同時期的照片,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并提問,對比我校建立初期與現在的辦學環境的差異,反映出的我國工業發展變化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看圖分析,得出我國工業取得輝煌成就。
【設計意圖:用鮮活的事例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師:下面我們進行角色扮演,體會工業生產對國民經濟的重要作用。
學生:扮演學校后勤主任,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為校長提供改善辦學環境的設計思路,利用網絡查找資料并填寫申報表。
產品名稱
價格
產地
主要原材料
工業部門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創設情境,激發學習、探究的欲望。學生通過上網搜集信息,逐步了解各類工業產品的特點及各種工業生產部門,有助于學生對“什么是工業”這一難點內容的理解。】
教師:我們設計的方案中涉及的產品多屬于工業產品,工業的發展可以改善學校的辦學環境,對社會其他部門的發展也起著重要作用。
學生: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類和總結,結合教材中的圖片和資料,討論工業與其他經濟部門的聯系,進一步體會工業生產的特點。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從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