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教學設計(第1課時)
教師:隨著我國的工業發展,不僅在產品種類和產值上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工業中心的數量和分布上也有變化明顯。(教師補充一些資料,例如,新老工業分布圖,相關視頻資料)
學生:讀“我國工業分布地區的變化圖”,說出我國四十年來工業中心分布的時間變化。
【設計意圖:培養讀圖能力和落實德育目標。】
教師:依據“中國主要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分布圖”,總結現階段我國工業分布有何特點?
讀圖分析:
步驟1
教師:現階段我國主要工業中心集中分布在哪些省級行政區域?
學生:讀圖,找出有4個及以上工業中心的省級行政區域。
步驟2
教師:工業中心密集的省級行政區域分布在我國的哪些地區(注意方位用語)?
學生:讀圖,說出我國工業中心集中分布在我國東部及沿海、沿江地區。
步驟3
教師:在圖中確認我國工業中心密集的四大工業基地(綠色區域)及位置(包括省區位置和海陸位置,以及附近河流分布)。
學生:讀圖,找到四大工業基地,說出它們的位置特點。
步驟4
教師:通過分析讀圖找出的我國主要工業中心及工業基地集中分布的區域,請同學們歸納我國工業中心分布的地區差異是什么?
學生:歸納出我國工業分布的主要特征。
教師總結: 我國工業中心主要分布特征是:
1.東部密集,西部稀疏。
2.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沿海和沿江地區。
【設計意圖: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通過讀圖、探究,學生能夠讀出我國工業中心分布的地區差異,培養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提高學生歸納地理問題的能力。(可以聯系第一章疆域中的知識重點:行政區劃,強調前后知識的聯系。)】
學生:做筆記。
【設計意圖:落實知識。】
教師:為什么我國四大工業基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東部沿江、沿海地區呢?
布置課后探究作業:分組考察我國主要工業基地,搜集“遼中南”“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中關村高科技園區”等工業基地的發展資料,完成探究活動表。
【設計意圖:為下節課的學習進行預習和知識儲備,教師指導學生根據探究活動表中的內容,從位置、交通、地形、資源、科學技術等方面,探究影響工業分布的因素。】
五、教學反思
學生對工業生產活動接觸很少,工業概念又比較復雜,因此,教師應該盡量利用豐富的圖片或視頻材料,幫助學生建立感性認識。課堂活動的設計要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符合初中生的學習特點,盡量淺顯易懂,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避免了學習概念的枯燥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