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認識省級區域 教學設計
(2)北京的城市職能是( )
a.鋼鐵工業中心 b.經濟發展中心
c.政治文化中心 d.國際交往中心
答案:1.(1)華北 二 東北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
(2)暖溫帶大陸性季風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炎熱多雨
(3)西北 東南 東北 西北 西南 華北
(4)40°n 116°e
2.(1)× (2)× (3)× (4)× (5)×
3.(1)c (2)cd
第六章 第一節 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第二課時)
[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北京的自然環境特點和城市職能,誰來說說北京的主要職能是什么?
提問,學生回答:北京的主要職能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
講述:北京的這種城市職能與它的歷史文化有直接的淵源,同時也決定著它的未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本節的第二部分:(板書)歷史悠久的古城和現代化大都市兩部分內容。
[講授新課]
活動:請大家閱讀課文和圖6.5,思考回答以下問題:
1.北京建城有多少年的歷史?有哪幾個朝代在此建過都?
2.北京舊城格局形成于哪兩個朝代?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會這樣布局?
提問,學生回答,略。
歸納、講述:1.北京建城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最早為周武王時的薊城,先后有金、遼、明、清各代在此建都。(板書:建城時間早)
2.至明、清兩代,北京舊城的格局基本形成。舊城格局的特色是皇宮外面有皇城,皇城外面有都城。城市的建筑排列成棋盤狀。城市中軸線突出,皇宮位于城市中心中軸線上,東西建筑以中軸線對稱展開。方城十字街,大小四合院,環環相扣,層次分明。
北京舊城之所以這樣布局,從自然因素考慮,一主要是要利用現在北海和中海為城市提供充足的水源。因為城市是人口集聚的大型聚落,每天需要大量的淡水,因此水資源的分布會影響城市的布局;二是因為我國位于北半球,北京位于我國北方,冬季嚴寒且常刮西北風,為了有充足的光照,以利于房屋的避寒保暖,坐北朝南成為城市布局的主導方向。
北京舊城的這種布局特色還體現了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思想。將宮城和殿堂放在城市中心體現了“普天之下,惟我獨尊”的封建帝王思想;面向南方體現了“面南而王”的傳統觀念。
承轉:北京舊城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它也曾不斷變化。
活動:請大家閱讀圖6.7,思考回答以下問題:
1.自遼代以來,北京舊城在空間上是如何變化的?
2.北京舊城城址的變遷與水源有什么關系?
3.現代北京城與北京舊城有什么關系?
學生讀圖,分析、討論。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自遼代以來北京古城的空間變化有這樣幾個特點。首先,北京舊城的空間范圍不斷擴大,其次,空間分布上從遼南京城原址逐漸向北、向東擴展,至明清時又向南縮,使舊城輪廓由遼代的正方形到金、元的長方形,至明清時期演變為“凸”字形。
北京舊城城址的不斷變化與水源有密切關系。從圖中大家可以看出,無論城址如何變遷,都要始終保證城市附近有豐富的水源,為城市提供充足的生產和生活用水。因此,隨著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城市職能的不斷豐富,水源的豐裕程度直接制約著城市的發展、城址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