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課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點擊下載:本課課件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講述張謇辦實業的故事,說出張謇辦實業的背景、影響和結局。
2、能概括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幾個階段、發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時期發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張謇辦實業的了解和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曲折發展原因的探究,使學生掌握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律和思維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艱難歷程,感受中國社會發生了深刻變革,形成振興祖國、自強自立的民族認同感。被張謇等施己所長、報效國家的愛國操行所感染,樹立勤奮學習、振興中華的遠大志向。
重點: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難點:正確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
教法:以導學式為主
學法: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聽說過老年人把鐵釘、火柴分別叫什么嗎?為什么那時的中國人要在這些日用品前加一個“洋”字?這表明了什么?今天我國的民族工業品牌已走向國際市場,你能舉個例子嗎?這又說明了什么?
生:老年人叫鐵釘為洋釘,叫火柴為洋火。說明近代中國技術水平十分低下。走向世界市場的民族工業品牌有海爾、康佳、tcl等。這說明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工業品出口大大增加。
師:民族工業的過去和現在形成強烈反差,這其中的歷史值得我們去探究,回味!本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板書題目)
體驗新知:
師: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近代民族工業”(展示課件)
生:讀出課件內容
師: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又是怎樣起步的呢?(展示課件)
生:讀出課件內容
師:張謇為什么要舍本逐末創辦實業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狀元實業家張謇”一目,并圈點你所獲得的信息,稍后我們一起來交流。
生:閱讀教材,自主學習。
生:交流信息:1、張謇是江蘇南通人,清末狀元。2、《馬關條約》簽訂后,外國人紛紛在中國開辦工廠、開采礦山、利用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直接剝削中國人民。3、張謇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并創辦了大生紗廠。4、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暫時放松了對中國民族資本的壓迫,張謇的大生紗廠等企業獲得了進一步發展。5、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帝國主義又一次在中國大量傾銷棉花和棉織品,紗廠的產品被迫削價銷售,收不抵支,負債累累,最后被吞并。
師:張謇創辦了哪些實業呢?(展示課件)
生:講述狀元實業家張謇的事跡。
師:由張謇創辦實業你感受到了什么?請同學們每4人為一小組展開討論,稍后由小組中心發言人發表本小組的討論意見。
生:討論。
生:答案1、外國人在中國開辦工廠,開采礦山,對中國人民剝削很嚴重。
答案2、張謇非常愛國,希望通過辦實業抵御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
答案3、張謇舍本逐末,具有非凡的勇氣。
答案4、張謇有較高的經營管理才能。
答案5、張謇非常有遠見。
答案6、張謇有不屈不撓的精神。……
師:大生紗廠的結局說明了什么?
生:答案1、民族工業的發展不能適應當時的社會發展。
答案2、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民族工業的壓迫迫使它無生存空間,勢必倒閉。
答案3、封建勢力對民族工業不但不能予以支持,而且進行壓制。
師: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雙重壓榨下,民族工業的最終歸宿注定是悲慘的。那么,民族工業究竟有怎樣曲折的發展過程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完成下面的表格。(展示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