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歷史下冊第四、五單元復習提綱
阿拉伯帝國 公元7世紀 阿拉伯帝國建立 政教合一 善于經商,溝通東西方經濟交流 伊斯蘭教
西歐 公元5世紀 法蘭克王國建立 封建等級制度 出現一批手工業和商業中心城市 基督教
以列表方式,掌握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基本知識。
宗教 產生時間 地點 創始人 經典 基本教義
佛教 前6世紀 古代印度 喬達摩•悉達多 “佛經” 反對種姓制度,主張“眾生平等”;消滅欲望,忍耐順從。
基督教 1世紀 古代西亞巴勒斯坦地區 耶穌 《圣經》 宣揚對人類的博愛;耶穌是基督(“救世主”),教人忍受苦難,死后可入天堂。
伊斯蘭教 7世紀 阿拉伯半島(麥加) 穆罕默德 《古蘭經》 號召信仰唯一的神“真主”安拉;宣稱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第21課 古老帝國的悲劇
一、強盛的帝國走向滅亡
395年狄奧多西將羅馬帝國分為西羅帝國和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廷帝國,有“古老的千年帝國”的之稱)。
二、拜占廷帝國(1453年滅亡)(參閱p112“拜占廷帝國形勢圖”)
1.繁榮原因: a、地理位置優越,處于亞非歐三洲交界的地方;
b、東西方文明交匯,西方的希臘羅馬文明與東方的阿拉伯文化相互影響。
2.疆域的變化:6世紀的拜占廷帝國疆域橫跨歐亞非三洲,到11世紀時疆域只剩下巴爾干半島和小亞細亞,到15世紀,拜占廷帝國僅保有君士坦丁堡及其周圍的小部分地區。
3.滅亡過程: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集結十余萬大軍向拜占廷發動進攻,經過53天激戰,首都君士坦丁堡陷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沙場,古老的千年帝國滅亡。
4.衰落的原因:四處征討,國力損耗;陶醉于已有的輝煌成就,封閉保守;不屑于學習和吸納其他文明的優點;加上土耳其人的進攻。(保守、不創新)
5.拜占廷歷史命運啟示:開放創新導致文明繁榮,保守狹隘致使文明衰落。
6.在我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應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
態度:a、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文明,是我們實現民族復興的財富,同時要不斷創新使之不斷發展和完善;b、要以開放兼容的態度對待外來文化,學習外來文化的精華摒棄外來文化的糟粕。
c我們應繼續堅持改革開放政策不變,多多學習和吸納不同文明的優點和長處等。
三、世界歷史上先后出現五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它們依次是:亞歷山大帝國(公元前4世紀晚期)、羅馬帝國(公元2世紀達到最大規模,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東羅馬帝國(公元395年由羅馬帝國分裂而來,又稱拜占廷帝國)、阿拉伯帝國(公元8世紀中期成為大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3世紀興起,1453年攻滅拜占廷帝國)。
第23課 文明的沖撞與交融
一、古代文明之間的暴力沖撞
1.文明沖突的種類:農業文明與游牧文明沖突(典型對話:中國古代匈奴、蒙古等民族對中原農業地區和歐洲農業地區的沖擊);區域文明的沖突(典型:希波戰爭和亞歷山大東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