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抗日戰爭的開始
c.國民黨軍隊:由“不抵抗”轉為“堅決抵抗”。
d.結論:九一八事變后的抗戰是局部的,七七事變后的抗戰是全國性的。)
3 根據88頁“讀一讀”:佟麟閣的話體現怎樣的民族精神?(體現了愛國主義精神。不怕死是軍人應有的基本素質。軍人只有將自己的勇敢同人民、民族、國家的利益聯系起來,符合人民的愿望、符合和平的需要,軍人的不怕死才是崇高的。否則,軍人的不怕死就會造成嚴重的災難。)
教師小結、過渡:例如,日軍推崇的就是所謂“武士道”精神,日本兵打仗很不怕死。但是這種“不怕死”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帶來的卻是巨大災難。
淞滬抗戰(1937年8月-11月)
學生自行閱讀這一框題,然后教師簡單小結突出淞滬抗戰的意義。
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1938年1月)
1 日本的中學歷史教科書說:“因為是在戰爭期間,即是發生某種屠殺,也并非‘大屠殺’一類的行動!蹦阏J為這種說法站得住腳嗎?(我們不否認打仗總要死人的,那是在戰場上你死我活作戰的必然結果。但是日軍是在占領南京之后,對那些已經放下武器的軍人、警察和無辜平民實行屠殺的,并且違背國際公法進入“安全區”殘殺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所以日本中學歷史教科書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它歪曲了歷史真相,其目的是美化侵略戰爭,企圖逃避罪責,蒙混視聽。)
2 作為中國人應當如何對待南京大屠殺事件?
(a. 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侵略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是無窮的災難,絕對不能忘記我們的同胞用生命和鮮血寫就的祈愿:反對戰爭、爭取和平!
b. 炎黃子孫絕對不能忘記對于日本帝國主義的深仇大恨,要高度警惕日本右翼勢力的卑劣行徑,堅決防止法西斯勢力的復活。
c. 我們是頭腦清醒的中國學生,我們還要注意將日本人民同軍國主義分子、右翼分子、新法西斯分子區分開來,盡量幫助那些暫時受到蒙蔽的日本中學生明白南京大屠殺的真相。)
3 課外活動,準備《寫給日本中學生的一封信——南京大屠殺不能忘記》。(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啟發引導,組織學生閱讀課文。然后,要求學生當堂擬出信件內容提綱,計劃好準備使用的資料。)
如時間許可,鞏固小結
1. 根據 [知識網絡]梳理、鞏固本課知識要點。
2. 指導學生當堂完成填充圖冊第19頁的練習題
3. 按組完成《寫給日本中學生的一封信——南京大屠殺不能忘記》。
5. 提醒學生預習第3課《國共合作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