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方法2
圖片導入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中關于“大躍進”的壁畫,并閱讀畫面左上角的詩:肥豬賽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殺一口,足夠吃半年。師:這是我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躍進”時期出現的壁畫,類似的宣傳內容還有很多。“大躍進”是在怎樣的歷史條件下發動的呢?它造成了怎樣的結果呢?引入新課。
方法3
歌曲引入
播放歌曲《勞動號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初步感受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工人階級的勞動氣勢,由此引出本課內容。
方法4
復習導入
讓學生回憶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學生回答后,然后指出: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到1966年,是我國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XX年,這個時候,由于缺乏經驗我國的經濟建設遇到過嚴重困難,但也取得了很大成就,由此引入新課。
方法5
故事引入
利用“鄧稼先關心祖國建設”的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師:像鄧稼先這樣海外歸來的學子,大都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堅力量。那么“社會主義建設是怎樣蓬勃開展的?又有哪些失誤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問題。
五、重點解決和難點突破
本課的重點是中共八大確定的主要任務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
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出現嚴重失誤的原因是本課的難點。
通過學生對學習材料的分析,用列表的形式,歸納總結中共八大確定的主要任務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史料,小組探究討論,找出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出現嚴重失誤的原因。
活動內容1
師生互動與新知識建構過程的案例
讓學生認真閱讀“建設成就和模范人物”一段,在小組互講,全班交流,最后師生共同得出結論: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會主義建設取得顯著成就,并涌現出許多模范人物。
指導學生觀看與課文有關的圖片,了解模范人物的事跡,以“我心中的”為題開展模范人物的事跡交流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引導學生思考:我國在出現嚴重失誤的十年間,社會主義建設仍取得顯著成就,根本原因何在?這說明了什么?通過小組討論,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是曲折的,雖然一度遇到挫折,但是中國人民建設新中國的熱情卻是空前高漲的。涌現出像鄧稼先、王進喜、焦裕祿等千千萬萬的實干家,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才會取得顯著的成就。
【評析】
通過學生對學習材料的分析,自主歸納較淺顯的問題,讓學生充分討論,合作找出社會主義建設取得成就的原因,培養學生積極探究的情感。
活動內容2
小組合作學習案例
安排學生課前搜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時期的圖像和資料,在課上利用多媒體展示。
師:由這些資料,你了解到了什么?造成了什么樣的后果?
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交流。
生:“三面紅旗”這張圖片上,群眾高舉著“總路線萬歲”、“大躍進萬歲”、“人民公社萬歲”這三條標語在示威游行。由此可見,當時社會“左傾”錯誤思想特別嚴重。
生:還有“肥豬賽大象”這張壁畫,太不切合實際了,簡直是吹牛。
師:這叫“浮夸風氣。”
生:由這張壁畫“全社殺一口”這句詩,還可以知道當時采用的是人民公社化制度。
師引導:“足夠吃半年”顯然是什么“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