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總路線: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評析】
采用編寫歷史學習卡片的形式,把握重點內容,并深入理解本課的教學內容,培養和提高其概括問題的能力。
六、教學拓展
拓展專題
我國經濟建設中曾出現的問題
一、閱讀下面材料,結合你的課外知識,開展探究活動
材料:1958年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舉行擴大會議,提出1958年鋼的產量要比1957年翻一番,達到1 070萬噸;并決定在農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會后,在全國很快形成了全民煉鋼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高潮,以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志的“左”傾錯誤嚴重地泛濫開來,打亂了正常的經濟建設秩序,浪費了巨大的人力和資源,造成了國民經濟比例的嚴重失調。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
二、活動指導
1.確立課題:從“大躍進”運動的發展,談我國經濟建設中出現的問題。
2.活動方法:由個人或小組收集資料,進行分組討論,整理概括出主要觀點。
3.活動匯報:組織學生課上交流和分析,教師要加以引導和補充。
三、探究過程
師:1958年,黨中央發動了“大躍進”運動,使得“左”的錯誤在全國各地嚴重泛濫,給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嚴重影響,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談一談對“大躍進”的認識。
生:“大躍進”是片面追求工農業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計劃指標。
師:請舉例說明。
生:在工業上,提出“以鋼為綱”的錯誤指導思想,要求1958年鋼產量指標比1957年翻一番。
生:為達到這一目標,在全國范圍掀起以煉鋼鐵為中心的群眾運動。
生:大煉鋼鐵毀掉了不少山林,而且產品合格率很低,浪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
生:大煉鋼鐵還影響了其他行業的發展,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
師:你們了解得真多!它還有什么表現?
生:在農業上,對糧食產量估計嚴重浮夸,宣傳“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生:許多省宣布自己是畝產“千斤省”,有的地方聲稱畝產“萬斤”,甚至“十萬斤”。
師:為什么出現如此荒唐的現象呢?
生(學生看書):主要原因是對我國的基本國情認識不足。
生:缺少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又急于求成。
生:忽視客觀的經濟規律。
師:大家說得都很好!“大躍進”運動是黨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中的嚴重失誤,使國家和人民遭到嚴重的經濟困難,因此我們今天要吸取歷史的教訓,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按客觀經濟規律辦事,建設好我們的國家。
【評析】
鼓勵學生認真閱讀,提高其從材料當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過強化歷史現象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學生養成學以致用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