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生活的變化學案
第20課 社會生活的變化一、學習目標1、知識與能力:掌握近代交通工具輪船和火車傳入中國;有線電報在中國的出現;電影和照相技術的傳入;商務印書館的創辦;社會習俗的變化。2.過程與方法:能通過分析近代科技發明給人類帶來的重大變化和中國近代發明出現較少社會變化較為緩慢的原因等,進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工業文明的傳入,在改造中國社會物質文明的同時,也改造著中國人的文化生活和社會習俗,這個歷史趨勢說明了人類社會總是向前發展著、進步著的 ,我們必須自覺地與時俱進。二、重點難點教學重點: 近代交通通訊在中國的出現教學難點: 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認識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三、學習過程(一)自主學習:1、交通、通訊的出現(1)19世紀初,由西方傳入我國的交通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2)19世紀70年代以后,中國開始架設____________________。2、文化生活的變遷(1)近代以來,西方發明的_________和 _________傳入中國,為后人留下珍貴的歷史鏡頭。(2)中文報紙的出現:最著名的是______年在_________創辦的________。 (3)文化出版機構:_______年在_______創辦的_____________,是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3、社會習俗的變化剪發辮、易服飾、改稱謂:___________,民國政府強令男子剪掉辮子,女子停止纏足,用新式的禮服代替過去的翎頂補服,人與人之間行文明簡單的鞠躬,握手禮,稱呼對方“先生”“君”。(二)合作交流討論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化是否完美無缺,毫無瑕疵?(三)拓展延伸以自己家庭為主題,收集自家的老照片,建立家庭影集,了解自己家庭的發展變化。(四)系統總結:完成下列表格:主要方面變化表現意義或作用交通通訊文化生活社會習俗(五)鞏固練習1、 下列哪項不是交通通訊的變化帶來的影響( )a、 促進商品的流通 b、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 c、便于百姓之間的溝通 d、利于信息傳達2、 下列與上海有關的史實是()(不定項)a、中國第一條正式投入運營的鐵路 b、我國第一部無聲電影的拍攝 c、《申報》的創辦 d、商務印書館的創辦3、 說出中國近代社會生活中的幾個“第一”或“之最”第一條正式投入運營的鐵路是_____________ 第一艘自己建造的輪船是____________ 第一部自己拍攝的無聲電影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自己拍攝的有聲電影是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