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課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一)-
⑤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為目的,編寫《海國圖志》一書。系統介紹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
教師:此書封面中的“圖”和“志”各是指什么?
學生:“圖”是指地圖,借指地理;“志”是指史志,即歷史。
教師:“師夷長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
學生:“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意思是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用來抵抗外國的侵略。
教師:我們應該如何評價魏源的思想呢?
學生:我認為魏源的思想是愛國和進步的,值得肯定。
教師:清代實行的是閉關鎖國政策。魏源是沖破閉關鎖國的思想束縛,提出向西方學習掌握敵的長處,克敵制勝的,這是他愛國、進步的重要表現。他的思想反映了鴉片戰爭以后,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里的先進人物,開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現實問題。
教師過渡:在西學熱潮中,嚴復貢獻最大。
(2)嚴復與《天演論》
學生:①嚴復是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
②甲午戰后,他翻譯了大量外國思想家的著作,其中第一部《天演論》影響最大。
③《天演論》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和“世道必進,后勝于今”的觀點,在當時的中國,啟發了知識界去探索西方先進的社會,也打擊了封建頑固勢力。
④嚴復還鼓勵人們“自強保種”,救亡圖存,反對外來侵略。
教師:嚴復是一位向西方尋找真理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其思想形成于甲午中日戰爭之后。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使國人創深痛巨,給嚴復很大震動。他認為要救國,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維新改革。主張效法西方,推行維新改革是嚴復思想的主要特色。
嚴譯《天演論》的特點不在于簡單地轉述赫胥黎原著,而是創造性地“取便發揮”,用進化論觀察人類社會,以求服務于當時中國社會的需要。嚴譯《天演論》是1898年出版的。當時中國是什么狀況呢?
學生:民族危機深重,出現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
教師:面對亡國滅種的危機,嚴復宣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就是為國人敲響了自強保種的警鐘。要達到自強保種必須拋棄封建勢力,進行維新改革。“世道必進,后勝于今”,是指世界必將不斷變化和進步,未來世界應當超過當今世界。對宣揚祖宗之法不可變的頑固派是個打擊,從而也論證了變法維新的合理性。教材中談到《天演論》對中國知識界的啟發,是指《天演論》帶給人們一種嶄新的資產階級世界觀,使廣大中國知識分子第一次真正打開眼界,獲得了西方新知識,從而起到引導他們探索西方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作用。
教師過渡:學習了開眼看世界的兩位思想家,在魏源的“師夷長技”的影響下,當時還有很大一部分人作為這種思想的實踐者,懷抱報國之志,學藝歸國,為國家走向獨立作出了自己應有的努力。詹天佑和侯德榜就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
中國人修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
教師:請同學們看書,復述京張鐵路的修筑過程。
學生:19xx年,清政府決定修建京張鐵路,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他親率工程隊勘測定線,然后同鐵路員工一起,克服資金不足、機器短缺、技術力量薄弱等困難,出色地完成了居庸關和八達嶺兩處艱難的遂道工程。為了確保行車安全,詹天佑設計出“人”字形路軌,以減緩坡度。19xx年,京張鐵路全線通車,這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