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歷冊教學設計: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精選2篇)
人教版八年級歷冊教學設計: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篇1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 解
我國近代科技、思想文化的特征和主要成就
掌 握
京張鐵路、侯氏制堿法、《海國圖志》、《天演論》中譯本等知識點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范例教學
根據課文和插圖中有關的資料,講解、分析魏源的典型事跡,指導學生“照方抓藥”,主動學習有關其他三人的史實
挖掘教材比較概括
魏源、嚴復、詹天佑、侯德榜取得成就的原因是共同的(精神、意識、品質、文化素養等),但具體表現又有所區別(學科領域、時代)
討論探索
聯系原始遺存的知識舉例說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道理
情感態度價 值 觀
愛國情感
魏源、嚴復、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努力學趕超世界先進文化,熱血報國的赤子之心,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思想意識
只有先進文化才能代表社會發展的方向,只要誰先進,就要向誰學
教學重點 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得到潛移默化的良好影響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與概括主題思想兼而習之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組織學生回顧前面幾節課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
1、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70 年代]以后,中國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為什么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從西方傳入電報、電話以及照相、電影等,新聞報紙、出版事業也在中國出現)
2、你能說出以下各時期興辦的刊物名稱嗎?(組織學生“對號入座”:A、洋務運動時期:《申報》;B、維新變法時期:《萬國公報》[后改名為《中外紀聞》];C、辛亥革命時期:《民報》[中國同盟會機關報]、《南風報》(中國同盟會廣西支部編輯);D、新文化運動期間:《新青年》[原名《青年雜志》]、《每周評論》;E、五四運動期間:《京報》、《晨報》等)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這些報刊都是向西方學習先進文化的產物,對近代中國文化的發展起過重要作用。其實,比這些報刊更早研究西方文化的思想家魏源早在鴉片戰爭期間就已經出現了。近代,中華民族還有許多愛國知識分子不甘失敗,積極展開挽救民族危機的活動。他們在思想上、科技上學習西方先進文化,勇敢地進行趕超和創新,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布置學生閱讀112——116頁全課內容,對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稱等做出醒目的閱讀標記。)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由于他們生活的時代早,而且產生了巨大的激勵作用,所以調到前面作為范例進行探究)
1、怎樣學習有關魏源的歷史知識?(通過設問,啟發學生從生活時代、代表作[或創造發明]、主要內容、成功原因等方面進行了解:A、生活時代:鴉片戰爭期間;B、代表作:《海國圖志》;C、主要內容:“師夷長技以制夷”;D、成功原因:崇高的愛國精神[反抗外侵];良好的道德品質[講誠信,不負林則徐重托];
強烈的創新意識[批判閉關鎖國政策,破除輕視科技的愚昧觀點]。)
2、有關嚴復的重要內容是什么?(啟發學生運用上例,自我提煉知識要點:A、生活時代: 戊戌變法時期;B、代表作:譯著《天演論》;C、主要內容:“物進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后勝于今”;D、成功原因:崇高的愛國精神[反抗外侵,主張救亡圖存];良好的道德品質[勤奮好學,既學軍事,也廣泛涉獵西方政治學說];強烈的創新意識[為譯著加按語,敘述己見,警醒世人,宣傳變法]。)
教師小結、過渡:向西方學習,是中國近代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的基本走向;愛國主義則是激勵人們奮進的強大精神動力。以這些思想為支撐,科學家們在各自領域內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國人修建的第一條鐵路
你知道當年建立這項偉業的人物事跡嗎?(組織學生運用上例,自我提煉知識要點:
人物姓名:詹天佑;重要貢獻:自行設計和建成京張鐵路[干線];年代:1905——1909年;
突出成就:居庸關、八達嶺隧道;成功原因:崇高的愛國精神[學成本領,報效祖國];良好的道德品質[勤奮好學,克服困難,全力以赴];強烈的創新意識[設計“人”字形路軌]。)
揭開制堿奧秘的侯德榜
侯德榜的貢獻是什么?(啟發學生運用上例,自我提煉知識要點:
A、成功時間: 20世紀20年代
B、代表作:《制堿》
C、主要成就:比歐洲制堿成本低40%
D、成功原因:崇高的愛國精神[學成歸來,投身實踐,報效祖國];
良好的道德品質[刻苦鉆研,意志堅強];強烈的創新意識[挑戰外國壟斷,探索新工藝,敢于超越西方]。)
鞏固小結
指導學生當堂完成課本第115頁選擇題:應選A(《海國圖志》)。
人教版八年級歷冊教學設計: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篇2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 解
近代中國教育改革的史實和文學藝術巨匠的成就
掌 握
教育改革的艱難,中國近代后期時代特征對文藝的巨大影響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閱讀資料聯系理解
創建京師大學堂與廢除科舉制的歷史必然性,時代對文學巨匠、美術大師、人民音樂家、解放區文藝工作者的鍛造
對比鑒別
文藝巨匠的姓名和主要成就(要求“對號入座”)
討論探索
清末新式學堂教學內容與今天學校教學內容異同之處
情感態度價 值 觀
愛國情感
宣傳科學進步,反對愚昧迷信;追求人民民主,抨擊獨裁專制;謳歌民族獨立,反對外來侵略是近代文藝的主旋律,仍需繼承發揚
唯物史觀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反映
教學重點 新式教育的開端和近代文藝巨匠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眾多易于混淆的知識點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組織學生回顧前一節課學過的線索,按表格內容“對號入座”:
姓名
魏源
嚴復
詹天佑
侯德榜
茅以昇
成就
《海國圖志》
譯著《天演論》
京張鐵路
《制堿》
錢塘江大橋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上述思想家科學家中,除了魏源以外,其余四位都是新式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并且都是留學成材后,歸來報效祖國的知識界精英人物。這新式教育制度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在文學藝術方面出現了哪些人物?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新式教育的開端
1、新式學堂在中國出現的情況怎樣?(A、出現時期:洋務運動開始時[1862年]。B、中國第一所新式學校:京師同文館[27頁]。C、中國第一所國家建立的學府:京師大學堂[今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在地]。)
2、怎樣評價《奏定學堂章程》?(它是近代中國第一個系統完備并付諸實施的法定學制,它順應了中國教育近代化的要求,廢除了不合時宜的科舉考試制度,具有進步性。但仍然局限在“西學為用,中學為體”的框架內,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經學”課時最多,學生仍立足于做官等。)
教師小結、過渡:《奏定學堂章程》擬訂后,于1905年宣布廢除科舉制度。1906年后的考試就都屬于近代教育的形式了。在這樣的制度下,不但培養出杰出的思想家、科學家,還培養了許多優秀的文學藝術巨匠。
謳歌光明、鞭撻黑暗的文學、藝術家
1、你知道五四運動到1949年間中國文學藝術的神圣使命嗎?(宏揚科學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謳歌光明、鞭撻黑暗。)
2、請你根據下表,找出字母所示的內容。(先找到標明之,后組織“接龍回答”)
類 別
姓名
代表作
文 學
A
a
B
b
C
c
D
d
藝術
美術
E
e
音樂
F
f
G
g
A. 魯迅 B. 郭沫若 C. 趙樹理 D. 丁玲 E. 徐悲鴻 F. 聶耳 G. 冼星海
a.《狂人日記》、《孔乙己》b.《屈原》c.《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d.《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e.《愚公移山》 f.《義勇軍進行曲》 g.《黃河大合唱》
教師總結:近代中國的文學巨匠、美術大師、人民音樂家、解放區文藝工作者是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鍛造出來的。這說明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反映”。五四以來,宣傳科學進步,反對愚昧迷信;追求人民民主,抨擊獨裁專制;謳歌民族獨立,反對外來侵略成了中國近代文藝的主旋律,仍然值得今天的青年學生繼承下去并發揚光大起來。
鞏固小結
1、梳捋本課知識線索和知識要素。
2、指導學生當堂完成課本第120頁連線搭配題(指出此類題目只要前幾項連對了,最后一項必然是正確的。如果最后一項有問題,就應檢查前面內容)。
3、提醒學生作好期末復習的準備——補足、訂正所有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