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 課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第15 課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要求掌握的知識:兩極格局結束后,世界形勢的基本特點: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目前是“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冷戰”結束后,世界并不太平,美國繼續推行霸權主義,繼續實施其全球戰略目標;美國利用“北約”,隨意干涉他國事務,科索沃戰爭就是其中一例。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運用政治與經濟的辯證觀點分析當今世界形勢發展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認識到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地區沖突和民族矛盾成為影響當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權政策則加劇了世界的不安定。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兩極格局結束后世界形勢的多極化趨勢,同時對科索沃戰爭要有正確的認識。
難點:理解世界格局多極化的原因以及如何評價“人道主義干涉”這一借口。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溫故知新
1.“冷戰”政策開始和兩極格局形成的標志各是什么?
a.“冷戰”政策開始的標志: 1947年“杜魯門主義” 出臺。
b.兩極格局形成的標志: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成立。
2.美蘇爭霸各階段的表現有什么特點?結果怎樣?
a.特點:20世紀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既有緩和又有緊張,優勢在美國;20世紀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蘇聯處于攻勢,美國轉攻為守;20世紀80年代,美國恢復強硬態度,蘇聯全面收縮,美國同意有限緩和。
b.結果: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
3.教師導入:美蘇爭霸,不僅影響了世界和平,而且影響了世界局勢。隨著蘇聯的解體,兩極格局不復存在,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究竟有哪幾“極”?對世界產生了哪些新的影響?
講授新課:
課件演示導讀提綱(引導學生探索、交流、討論、練習。)
1.“一超多強”分別指哪些國家?
2.多極化趨勢的“極”與兩極格局時期的“極”有哪些不同?
3.美國為什么能在當今世界格局中處于優勢?
4.美國的全球戰略是什么?有可能實現嗎?為什么?
5.科索沃戰爭爆發的原因是什么?
6.科索沃戰爭結局如何?造成了哪些惡劣影響?
7.美國為什么要提出“人權高于主權”?這種觀點和行動對世界已經造成哪些危害?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課件演示相關圖片資料,輔導學生提取信息、分層解析、歸納概括)
一、“一超多強”
1.“一超多強”分別指哪些國家?
“一超”是美國,“多強”指日本、歐盟、中國、俄羅斯。“一超多強”是當今世界格局由“兩極”發展成“多極化”的表現。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國際關系體系。
2.多極化趨勢的“極”與兩極格局時期的“極”有哪些不同?
a.具體對象不同:兩極格局中的“極”實際上是指美蘇兩個超級大國;而多極化中的“極”既有國家,也有國家集團──如歐盟,在一定意義上還包括某些影響較大的世界性或地區性國際組織。
b.作用影響不同:兩極中的“極”只是通過政治、軍事實力來控制、操縱其他國家;而多極化中的“極”是憑借綜合國力,即科技、經濟實力,以及在國際事務中的協調作用,對其他國家、地區乃至全球產生影響力和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