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 課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3.美國為什么能在當今世界格局中處于優勢?(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分析)
a.政治上:二戰后,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頭號強國,英國等西方國家唯美國馬首是瞻。
b.軍事上,美國擁有最強大的常規軍事力量,還擁有先進的核武器、生化武器等。
c.經濟上:美國經濟實力雄厚,原本就居于世界首位,二戰后有了更大發展。
4.美國的全球戰略是什么?有可能實現嗎?為什么?
a.美國的全球戰略:冷戰年代的核心內容是遏制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防止共產主義的擴張。冷戰后的主旨是保持美國作為世界超級大國的地位,建立美國主導的國際新秩序。
b.對美國全球戰略發展趨勢的分析:由于美國的霸權野心不斷膨脹,它從充當西方世界的盟主發展到試圖憑借強大的國力稱霸全世界而為所欲為。它不經聯合國同意就動用武力,以貫徹自己的戰略意志。這些做法遭到了包括西方主要國家在內的幾乎所有國家的反對。所以,盡管美國的霸權野心有可能局部得逞,卻不可能最終實現。
二、科索沃戰爭
被北約飛機擊中的南斯拉夫聯盟工廠 英國婦女抗議北約侵略南斯拉夫聯盟
1.科索沃戰爭爆發的原因是什么?
冷戰結束后,地區沖突、民族矛盾、宗教紛爭不斷,成為威脅當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權主義利用南斯拉夫劇變后出現的這些矛盾紛爭,將其轉化為國際沖突,然后打出“人權高于主權”的幌子,未經聯合國同意就動用武力對南斯拉夫聯盟發動進攻。
2.科索沃戰爭結局如何?造成了哪些惡劣影響?
a.結局:南聯盟塞爾維亞共和國被迫接受和平協議,南聯盟軍隊撤離科索沃,科索沃自治等問題由聯合國解決。
b.惡劣影響: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進行了連續78天的轟炸,給南聯盟造成了重大物質損失、環境破壞和人員傷亡。其間,北約戰機用導彈襲擊了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導致3名記者死亡、多人受傷和館舍的毀壞,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
c.評價:北約的戰爭行動打著維護人權、制止“種族清洗”的旗號,實際上卻以其非人道的行為導致了一場人道主義災難。北約這次戰爭行動沒有得到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違反了《聯合國憲章》,在國際關系史上開創了一個危險的先例,因此受到世界輿論的廣泛批評。
3.美國為什么要提出“人權高于主權”?這種觀點和行動對世界已經造成哪些危害?
a.美國的意圖:所謂“人權高于主權”,是美國的人權原則高于別國的主權。它的實質是美國為首的西方強國,干涉他國內政的借口,同時也是美國作為超級大國實施霸權主義,推行其全球戰略目標,最終實現“美國統治下的和平”的途徑。
b.危害:在“人權高于主權”幌子下發動的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等,使得美國朝著它的全球戰略目標邁進了一步,卻給相關地區造成極大損害,世界多極化趨勢發生曲折,聯合國的作用遭到削弱,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主導地位受到嚴重挑戰。
小結:兩極格局結束后,世界形勢的總趨勢是走向緩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顯呈現出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并存的局面,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整個世界呈現出撲朔迷離的景象,不確定因素增多,新的“熱點”不斷出現。盡管如此,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代世界兩大主題,這不僅影響著世界的前途和命運,也決定著各國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維護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