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土地改革為什么要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給農民?
3.土地改革后,為什么說農民真正獲得了解放?
附:學生制作的表格和餅狀圖
解放前舊中國的土地占有情況
階級
項目 地主、富農 貧農、雇農和中農
占農村人口 不足10% 90%
占有土地 70%~80% 20%~30%
社會地位 剝削階級
殘酷剝削和壓迫農民 被剝削階級終年辛勤勞動,
受盡剝削生活不得溫飽
解放前,舊中國人口比例情況 解放前,舊中國土地的占有情況
【評析】
本案例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制作表格,繪制人口比例和土地占有比例餅狀圖,感受到土地占有不均衡的強烈反差,進而認識到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
活動內容3
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土地改革的必要性,認識到土地改革后,農民分到了土地,真正成為土地的主人,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為了使學生對此有更深的理解,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課文中的四幅圖片和毛澤東著作原文——“很短時間內,將有幾萬萬農民從中國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來,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無論什么大的力量都將壓抑不住!彼f明了什么?進行小組討論。四人一小組討論出結果后,各組代表向全班進行匯報。
組l:第一幅圖片是農民正在拔除地界碑,把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的情形。
師:(進一步問組1的同學)這幅圖是當時在山東省沂南縣依汶區實際拍照的,請同學們結合你學過的地理知識,提出山東屬于哪個地區?
生:山東省屬于華東地區。華東地區包括蘇、皖、魯、浙、閩、滬五省一市,有7 000多萬農業人口。
師:這地區什么時間完成的土地改革?
生:從1950年2月到1952年5月,不到兩年的時間完成了土地改革。
組2:第二幅圖是土改工作隊隊員向農民宣傳“土地改革法”。
師:這幅圖是當時在江西瑞金區實際拍照下來的,同學們誰知道江西屬于哪個地區?
生:江西屬于中南地區。中南地區包括鄂、豫、湘、贛、粵、桂五省一自治區。
組3:第三幅圖是農民丈量分配土地,這在新解放區都要進行的。第四幅圖是四川金堂縣貧農分到了土地。
師:誰知道四川屬于哪個地區?
生:四川屬于西南地區。西南地區包括川、滇、貴、西藏三省一自治區,農業人口約8 500多萬。
組4:毛澤東著作原文說明了土地改革這場“暴風驟雨”即將來臨,無論什么大的力量都將壓抑不住。
師:好!你們說得太精彩了,我很激動。土地改革農民分到了土地,同時還分得了大量的農具、牲畜、房屋等,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被徹底廢除,農民成了土地的主人,真正獲得了解放。
【評析】
利用多媒體演示創設情境,小組合作探究問題,讓學生體驗到知識的形成過程。課上教師有意識地把歷史知識與地理聯系起來,打破了學科界限,增強了學生的知識聯系,強調內容的開放性,給學生留下創作的足夠的空間。
六、教學拓展
拓展專題
一、閱讀下面材料,結合課外知識開展拓展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開辟道路。”規定沒收地主的土地,收歸國有,統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給無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產資料的貧苦農民所有;也分給地主同樣的一份,使地主分子在勞動中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