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設計中心對稱圖案——整合教學設計
● 教學目標① 知識和技能
深化對中心對稱圖形特點的理解;
利用中心對稱圖形的特點,設計一些中心對稱圖案;
操作相關按扭,進行可見交互操作以及利用windows自帶的繪圖板進行相關圖案設計。
② 過程和方法
欣賞中心對稱圖案,尋找共同特點;
利用特點和flash課件拼中心對稱圖案,并總結方法;
利用上述方法及authorware課件設計生活中的圖案;
對圖形的進一步欣賞,利用圓和線段在畫板中設計中心對稱圖案。
③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認識到中心對稱特點在圖案設計中的價值;
增強自主探究圖形的能力;
體驗到信息技術在圖案設計中的優越性。
● 教學內容
學生已經學習了中心對稱及中心對稱圖形的特點,具備一定的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具備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和畫板的使用能力;在生活中對中心對稱圖案有一定的認識。
設計中心對稱圖案涉及的知識有:正方形的特點,中心對稱圖形的特點,圓形的對稱性,畫板的操作。
● 教學資源
教師圍繞本課知識內容設計相關場景及使用課件,這些課件具有互動和可操作性,幫助學生完成設計初步。
校園網絡以及windows附件中的畫板。
● 教學模式
基于信息技術的創造性設計學習,包括五個環節:①情境創設;②探索活動;③應用設計;④相互交流;⑤反思評價。
● 教學支架
學生最初欣賞圖案時,幫助學生提煉出兩個回顧性問題:中心對稱圖案的對稱中心在哪?如何找出來?
當學生設計拼組圖案時,提示學生小方塊應如何擺放能保證圖案最終是中心對稱的。
當學生操作課件及畫板工具時,教師需要示范操作方法,并對學生的操作困難給以及時的提示和反饋。
當學生進行獨立的圖案設計時,教師要通過帶領學生對相關圖案進行深入的欣賞,提示學生線段的擺放應成中心對稱。
當學生交流總結時,幫助學生合理的簡化或組織語言。
● 組織形式
全班呈現情境------個人理解問題------全班交流理解------小組合作設計------全班交流設計結果和過程,反思總結------個人解決遷移問題------全班欣賞------個人設計圖案------全班交流
● 教學環境
四人一個小組,環狀排座,每人一臺電腦,電腦連入校園網。
● 教學評價
① 知識和技能
六個小正方形拼組成中心對稱圖案;
設計滿足中心對稱特點的瓷磚;
指出實際圖案中的對稱中心;
利用圓和線段構造中心對稱圖案。
② 過程和方法
回顧設計環節,能夠利用中心對稱的特點進行圖案的設計。
③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調查學生對使用計算機探索數學問題的態度。
觀察學生在使用計算機研究圖形設計過程中的情感反應。
● 教學過程
① 創設情境
教師用電腦動畫提供街道的場景,場景中出現我國幾個著名的大品牌的徽標圖案,要求學生觀察并找出中心對稱圖案。
師問:他們的對稱中心在哪?怎么找?
學生個別回答。教師利用課件加以驗證。
師問:你能說說他們的含義嗎?
學生嘗試回答。教師評價。
師問: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中心對稱圖案,請舉例說明。
學生可鏈接相關網頁舉例說明。(網頁應是學生課前收集的。)
通過欣賞圖案以及初步的分析圖案的特點和內涵,一方面讓學生復習中心對稱的知識,另一方面用現實中圖案的美與實用性來引發學生的設計欲望。為下面的分組設計做好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