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日出》《泰山日出》教案及練習
2. 語言欣賞
絢麗、奔放,善于用準確、新鮮而又富于變化的文詞細致而完滿地表現形象,描寫細節和表達情感,是本篇散文在語言表達上的重要特色,如寫太陽初露時“那條紅帶,卻慢慢在擴大,像一片紅云了,像一片紅海了。”再如“突然從墨藍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細細的拋物線,這線紅得透亮,閃著金光,如同沸騰的溶液一下拋濺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沖,……”這些句子,既有生動形象的描繪,又寫出了日出之時那噴薄的氣勢。作者觀察得細致,描寫也十分細膩。
3. 寫作借鑒
(1)襯托手法,本文的重點是寫飛機上觀日出。可作者并未只寫在飛機上所觀之景,而是用海涅的高峰觀日出與屠格涅夫的原野觀日出,以及自己的兩次不成功的觀日經歷來襯托。這種方法的使用,既突出了所重點描繪的景象,又豐富了文章的內容。
(2)濃郁的詩情與深刻的哲理相交融,以造成一種深邃高遠的藝術境界。本文在細致描寫高空日出的奇景的基礎上,闡述“革命的哲學”,高唱“戰斗的詩歌”,詮釋著“我們是早上六點鐘的太陽”這一句詩那最優美、最深刻的含義,盛贊新生事物強大的生命力與無限光明的前景,從而大大加強了散文的思想內涵與藝術感染力。
二、課文重點難點易錯點導析
(一)重難點句子導析
1. 登高山看日出,這是從幼小時起,就對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
導析:本句為開篇之句。作者開門見山地指出渴望見到日出,特點是能在高處見到日出。這為后文寫飛機上觀到日出作鋪墊!皬挠仔r起”突出了渴望之久,“富有魅力”強調了向往之切。
2. 如像“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可是再好,總不免有蕭瑟之感。
導析:本句所引詩句都是寫落日之景的!按竽聼熤,長河落日圓”是王維的詩句,寫的是無邊無際的沙漠之上,一縷孤煙正筆直地升上天空。黃河的盡頭一輪圓圓的太陽正滾滾西沉!奥淙照沾笃,馬鳴風蕭蕭”是杜甫在《后出塞五首》(其二)中的句子。寫的是邊地傍晚行軍時的情景。落日西照,將旗獵獵,戰馬長鳴,朔風蕭蕭。這兩句詩都描繪了邊地的落日之景,透出的是一股蒼涼之氣。因此,作者說“不免有蕭瑟之感!边@里提到落日,是為后文寫日出作比,以突出日出的壯麗與偉大雄渾。
3. 人們不難想象,那雄渾的天穹,蒼茫的大海,從黎明前的沉沉暗夜里升起第一線曙光,燃起第一支火炬,這該是何等壯觀。
導析:本句是作者的想象之筆,他以站在海邊為立足點,想象到在海邊觀日出時的景象,突出了海邊日出壯觀的特點。作者先點出海邊日出所具有的廣闊背景:“雄渾的天穹,蒼茫的大海”,接著用一形象的比喻描繪了海上日出時的景象,另外,語句中飽含有歡悅的情調,這是本句的又一特點。
(二)重點段落導析
1. 第②自然段中作者為何要寫落日?
導析:首段中作者強調指出,看日出是他從幼小時便向往的事。第②段中作者故意宕開一筆,引用古人的詩句點染落日的妙處,旨在與日出形成對比。落日雖美,但難免有“蕭瑟之感”,它遠不如朝陽,因為那是偉大的誕生,是火、熱、生命與光明的誕生。相比之下,日出之美要勝于落日之美。這樣一比,更突出了作者希望見到日出的急切之情。
2. 第③—⑥自然段中寫海涅與屠格涅夫對日出的描繪有何不同?他們的描述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