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日出》《泰山日出》教案及練習
導析:海涅所描繪的日出是在高峰之上所見的情景。屠格涅夫所描繪的是原野之上的日出。海涅所寫的較簡單些,直接寫太陽的很少,而重點寫云海與山峰,以此來烘托日出的壯麗。屠格涅夫重點描繪了日出的過程,從初升之時一直寫到“一輪朝日”被擁出,中間突出了日出時不斷變化的情況,著重從色彩的變換上、云層的變化上寫日出。作者引用兩人對日出情景的描述,目的是為下文寫自己在飛機上所見日出作鋪墊。作者在飛機上要比海涅站得更高,所見也比屠格涅夫更廣闊。
(三)易錯點導析
作者是如何寫飛機上看日出的?這段描述與作者感情又是怎樣融匯在一起的?
導析:寫飛機上觀日出是本文的重點。在第⑩段開頭,作者就盛贊其“雄偉、瑰麗”的特點,并用了“最”字極言該景的美妙。接下來,作者按時空順序寫日出的美景。抓住了顏色的變幻,突出了其動態上的美。其中,作者用了大量的修辭句。如:“那條紅帶,卻慢慢在擴大,像一片紅云了,像一片紅海了。”再如:“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鮮紅,火一般強烈”這些比喻句形象而準確地描繪出了初升之日的特點,顏色鮮明,又富有動感與神韻。
作者見景生情,由雄偉、瑰麗之景產生了喜悅之情,他在為那奇幻的景色而驚異,由此作者產生了聯想,進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我深切感到這個光彩奪目的黎明,正是新中國瑰麗的景象”。至此,作者已把日出的瑰麗景象與新中國的瑰麗景象融合在一起,并獲得了新的感受。偉大的祖國正如這初升的朝陽,她是那么地新鮮,又是那么地充滿生命力,作為祖國的兒女們,應該為祖國做些什么呢?“我們是早上六點鐘的太陽”一句的引用,已明白地表露出作者的豪情。
《泰山日出》
一、課文導讀
(一)文題詮釋
《泰山日出》,“日出”點明本文所描述的內容,“泰山”限定了觀看日出的地點。從題目上看,本文所要描述的是作者站在泰山之巔看日出的景象。
(二)謀篇立意
文章先交代了作者帶著好奇的心來觀泰山日出,接著對日出之前的云海進行了細致的描繪,作者由此產生了虛幻而奇特的想象,想象成一位頂天立地的巨人,默默祈禱光明的到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云海活了,而且大放異彩,太陽終于躍出云層,把光明帶到了人間。作者為此高聲地贊美,表現出心中無比的喜悅。
(三)層次劃分
全文共13個自然段,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寫日出之前的所見所想。
第二部分(第9、10自然段):寫日出時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歌頌太陽所帶來的光明,表達了心中對日出的禮贊之情。
(四)結構圖解
所見→云海
日出之前
所想→巨人
贊美之情
云海的變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