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夢幻般的湖》教案2
方面描寫了青海湖的美麗、富饒、可愛。問題3:夢幻。課文自始至終把“夢幻”與對青海湖的描寫結合起來,以“夢幻”作為貫穿全文的線索,從開頭“關于高原的夢”,到撲進夢幻般的現實,使全文內容聯系自然,結構顯得緊密。文中多次將現實聯系夢境,如:“是啊!我不曾領略過如此醉人的美,我甚至懷疑這是不是那夢境的繼續?”“誰能相信這是大自然的現實而不是大膽的夢幻呢?”“這夢一般的傳說,夢一般的景色啊!”作者以美妙的夢境來烘托現實,表現出青海湖的幽美可愛,表達了作者見到青海湖時的驚喜以及對青海湖的贊美之情。(設置意圖:此環節強化了朗讀。通過朗讀使學生與文本對話,調動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并通過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利用所學進行自主、合作學習。) 三 品讀賞析,揣摩語言同學們,剛剛我們隨著馮君莉一起神游了青海湖:(多媒體配樂展示青海湖風光)浩浩青海湖,湛藍的湖水,煙波萬頃;碧綠的草灘,羊群如云;金黃的油菜花,迎風飄香;雪山倒映,魚群歡躍,萬鳥翱翔……夢幻般的青海湖經過作者生動的描述,更加令人心馳神往。現在,我們就來品味本文生動優美的語言,領會作者是怎樣營造這夢幻般的意境的。1、讀美文下面請同學們從文中選擇你最喜歡的、你認為描寫得最好的語段,大聲地、動情地朗讀,并揣摩你找到的語句好在哪里?(用了哪個詞或哪種修辭手法,達到了怎樣的表達效果)。學生活動:學生自由朗讀、體會。2 品美點哪位同學愿意把你欣賞到的美與大家共同分享?學生活動:(班內交流)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出好在哪里。示例:1)“我的眼前,一片鑲著露珠的綠茵茵的草灘,草灘上生長著黃燦燦的油菜花,在這綠色和黃色的背后,又銜接著一派無邊無際的藍色湖水。”句中運用疊詞“綠茵茵”“黃燦燦”,突出了草灘黃綠相間,色彩艷麗,引人注目,而且表現出青海湖畔一片充滿蓬勃生機的景象。2)“那藍錦緞似的湖面上,起伏著一層微微的漣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漿液,又像是白種人的小姑娘那水靈靈、藍晶晶的眸子。”句中連續運用比喻寫出了湖水的特點,生動貼切。玻璃是透明、極少雜質的,用“尚未凝固的玻璃漿液”來比喻漣漪,突出了它柔軟順滑、透明潔凈的特點;小姑娘的眼睛是閃亮、富有生氣的,用“水靈靈、藍晶晶的眸子”來比喻漣漪,寫出了湖水富有動感、藍得發亮的特點。同時運用疊詞“水靈靈”寫出了水面波動的情景,“藍晶晶”恰當表現了湖水藍得發亮的特點,使湖水顯得更嬌美可愛。3)“那晶瑩的雨珠隱隱約約地閃露在草叢中、花瓣里、湖面上,以及山巒頂端和空氣的分子之間,輕輕地吸一口空氣,甜絲絲的,涼爽爽的。”運用排比寫出了雨后的青海湖到處都是清新的空氣>渲性擻玫省疤鶿克俊薄傲顧奔饒⌒闖雋絲掌男宰矗直硐殖雋俗髡咝那槭娉目跎疋男睦碭惺堋?/div> 4)“據說,到了盛夏時節,一群群、一層層的魚兒自由自在地浮游著,金燦燦,紅艷艷,美極了。”句中“一群群”“一層層”寫出了魚兒之多;“金燦燦”“紅艷艷”描繪出魚的黃與紅的色彩,鮮艷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