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夢幻般的湖》基礎知識及同步練習
【基礎知識及相關背景】一、字音及詞義:
顛di n簸b :上下震蕩。
鑲xi ng:把物體嵌入另一物體內(nèi)或圍在另一物體的邊緣。
湛zh n藍:深藍。
漣li n漪y :風吹水面所形成的波紋。
逶w i迤y :形容道路、山脈、河流等彎彎曲曲,延續(xù)不斷的樣子。
娓w i娓:形容談論不倦或說話動聽。
撲朔迷離:比喻事物錯綜復雜,難以辨別。
恬雅:安靜、文雅。
折服:這里指被征服,屈服。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原指藍色是從蓼藍提煉而成,但顏色比蓼藍更深。
油然而生:形容某種好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出來。
世外桃源:這里指不受外界干擾、環(huán)境優(yōu)美的理想處所。
得天獨厚:獨具特殊優(yōu)越的條件。
膾ku i炙zh 人口:味道鮮美可口,比喻好的詩文或事物,人們都稱贊。
虛無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一席之地:比喻極小的一塊地方或極小的一個位置。
二、相關背景:
1、關于作者
馮君莉,當代作家。
2、關于青海湖
青海湖,是祖國一個美麗的內(nèi)陸湖泊。自古以來,人們?yōu)樗暮棋⑸衿娑蛲瑸樗男蹅ァ⑿沱惗Q贊,把它譽為青海高原上的一顆燦爛明珠。
青海湖,古稱“西海”,又稱“鮮水”或“鮮海”。蒙語稱“庫庫諾爾”,藏語稱“錯溫波”,意為“青色的海”、“藍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帶早先屬于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漢代也有人稱它為“仙海”。從北魏起才更名為“青海”。青海湖地處高原的東北部,湖的四周被巍巍高山所環(huán)抱。北面是崇宏壯麗的大通山,東面是巍峨雄偉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綿延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崢嶸嵯峨的橡皮山。離西寧約200公里,海拔為3200米。它的周長360公里,面積達4583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咸水湖。湖區(qū)有大小河流近30條。湖東岸有兩個子湖,一名尕海,面積10余平方公里,系咸水;一名耳海,面積4平方公里,為淡水,在青海湖畔眺望,蒼翠的遠山,合圍環(huán)抱;碧澄的湖水,波光瀲滟;蔥綠的草灘,羊群似云。一望無際的湖面上,碧波連天,雪山倒映,魚群歡躍,萬鳥翱翔。青海湖周圍是茫茫草原。湖濱地勢開闊平坦,水源充足,氣候比較溫和,是水草豐美的天然牧場。夏秋季的大草原,綠菌如毯。金黃色的油菜,迎風飄香;牧民的賬篷,星羅棋布;成群的牛羊,飄動如云。日出日落的迷人景色,更充滿了詩情畫意,使人心曠神怡。
青海湖是一具富有神奇色彩的游覽地,也是一個為全世界科學家所注目的巨大寶湖。政府曾對青海湖進行了多次綜合考察,發(fā)現(xiàn)青海湖里有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湖中盛產(chǎn)湟魚,是我國西北地區(qū)最大的天然魚庫。四五月間,魚群游向附近河流產(chǎn)卵,布哈河口密密麻麻的魚群鋪蓋水面,使湖水呈現(xiàn)黃色,魚兒游動有聲,翻騰跳躍,異常壯觀。
居住在這里的漢、藏、蒙古等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共同保護、開發(fā)和建設這浩瀚的寶湖。青海湖的美景吸引著成千上萬游人,成為國內(nèi)外旅游者云集的游覽勝地。為了開發(fā)正在興起的高原旅游事業(yè),青海旅游部門在青海湖建立了旅游點。游客到此不僅可以觀賞高原牧區(qū)風光,還可以乘馬騎牦牛,漫游草原,攀登沙丘,或到牧民家里訪問,領略藏族牧民風情。牧場還專門為游客扎下各式帳篷,備有奶茶、酥油、炒面和青稞美酒供游客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