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夢幻般的湖》基礎知識及同步練習
6.作者在列舉了一系列先賢之后,又進一步指出“青檀屬于另外一類,中國稀有的一類”有何用意?
7.本文作者托物言志,借贊美一種植物來贊美一種精神,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也不乏這樣的文章,請你列舉其中的一篇并指出文章贊美的是什么精神。
文章:
贊美了:
8.在你的心目中,某種動物或植物也是某種精神的象征,請你寫出這種動物或植物的名稱,并說說它具有哪種可貴的精神。
(參考答案:1.強調了青檀精神的巨大影響力,為下文贊美青檀作鋪墊。 2.因為青檀的根敢于和巖石相摞,相搏斗,并能夠拱起巖石,劈開巖石,頂裂巖石,刺穿巖石,直到沐浴在雨水與陽光里,為世上樹立起一株又一株獨立的青檀、自由的青檀。 3.堅韌不屈、自在超然,它已經超出了傳統觀念的真假善惡美丑,甚至還超出了傳統的出世人世,沒有功利,絕不依附,只將一個歡樂的錦繡的生命生長著。 4.青檀精神將萬世永存。 5、對青檀精神的呼喚,向往和追求。 6、意在反襯青檀精神的可貴,說明中國擁有這種精神的人太少了。 7.略 8.略)
【同步演練】
一、基礎知識
1、你知道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嗎?
顛簸( ) 深湛( ) 恬靜( ) 眸子( ) 魅力( ) 安謐( ) 潸然( ) 篝火( ) 逶迤( )
2、釋詞:
得天獨厚:
虛無縹緲:
世外桃源:
3、品味下列句子,體會加點的詞的表達效果。
⑴那晶瑩的雨珠隱隱約約地閃露在草叢中、花瓣里、湖面上,以及山巒頂端和空氣的分子之間,輕輕地吸一口空氣,甜絲絲的,涼爽爽的。
⑵據說,到了盛夏時節,一群群、一層層的魚兒自由自在地浮游著,金燦燦,紅艷艷,美極了。
4、本文選自 ,作者 。
5、“夢”在文中多次出現,說說它的作用。
6、作者為什么說青海湖是“夢幻般的湖”?
7、文章提到了關于青海湖的神話傳說,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二、同步解讀
再順眼望去,在水天相連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卻的烏云,它翻滾著,好似奔騰的駿馬。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萬里晴空了。這淡藍色的蒼穹一直伸到我的身后,垂向一片碧綠的草灘,草灘上佇立著連綿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巒。而我的腳下,銀色的公路像是一條哈達,逶迤著伸向遙遠的地方……一幅多美的畫卷啊!而這其中的一切,又都浸透了黎明的生氣,浸透了晨雨的滋潤,顯得這么清新,這么幽靜。那晶瑩的雨珠隱隱約約地閃露在草叢中、花瓣里、湖面上,以及山巒頂端和空氣的分子之間,輕輕地吸一口空氣,甜絲絲的,涼爽爽的。我幾乎醉了,想跑,怕破壞這畫卷的安謐;想喊,又怕驚動這畫卷的寧靜。我看著不遠處那位年輕的司機,他仍舊那么肅穆,默默地望著遠處的一個地方,絲毫沒有交流感情的意思。而草灘上那幾頭漫步的牦牛,更是分外的悠閑。我只有獨自默默地佇立著,任大腦在美中陶醉,任心潮在美中起伏。
是啊!我不曾領略過如此醉人的美,我甚至懷疑這是不是那夢境的繼續?
8.請你找出選文中能體現觀賞順序的詞語。
9.選段寫了哪些景物?
10.你能舉例說一說選文語言的特色嗎?
11.作者在觀賞景物的時候,有什么獨特的感受?
12.作者將幾種觀賞的感情進行對比,有什么好處?
三、美文賞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