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夢幻般的湖》基礎知識及同步練習
這是怎樣的根啊——在無土的地方,在巖石密不透風的專制之中,它那比樹干還要粗壯的根,蜿蜒不屈,勃郁而伸,臂膀般緊抱著巖石,鎮靜地泛著巖石一般的青白色,裸昭于光天化日之下。在大山的深處,根與石,該有著怎樣不為人知但卻驚心動魄的對峙與相搏?百年,千年,只見裸昭于光天化日之下的根與石,不動聲色的相摞著,相摞著,渴飲晝夜,饑餐寒暑,直摞得巖石蒼老變脆,一層層風化成粉塵,直摞得青檀根干強健,一棵棵舉著青春的華蓋。或在峭壁間橫空臨世,或于巨石下騰軀昂首,青檀之根,真有著龍的神韻呢!看似強大的巖石,肯定蠻橫地無視過它,對于青檀生的權力和生命的萌動,冷酷地壓制著,無情地封殺著。沒有土壤,甚至連空氣、陽光都封鎖殆盡,青檀的根一定遭遇過千萬次窒息枯死的災難吧?也許青檀樹稍稍隨和一點兒,別說媚骨,哪怕只帶點兒媚態,其生活境遇也會大大改觀的。何必和巖石較勁?瞧那攀附于巖石與大樹上的藤蔓,活得多恣。不過這山如果沒有了青檀,還有什么味道?當然,掙脫了石之束縛的青檀是寂寞的,遭棄的命運又總是和痛苦相伴,但是青檀就是青檀,它只將痛苦釀成反叛的力量、將災難踏成前行的路階,以根為矛、為刀、為劍、為鞭,拱起巖石,劈開巖石,頂裂巖石,刺穿巖石,直至沐浴在雨水與陽光里,為世上樹立起一株又一株獨立的青檀、自由的青檀。長得丑,不成材料,不被識、不被知是自然的,可是挨近它,我卻被一種自在超然所陶醉。隨波逐流的靈魂,是不能俯察古今、咀嚼人世、享受生命的。有它百年千年和巖石相搏后所獲得的解放,那曲折疙瘩的根干里,怎能不翻卷起黃河一般的思想與激情呢?細細地諦聽風中的青檀,它的每一片葉子,似乎都在啁啾著歡樂。
聽說,青檀樹還出一種制造中國宣紙必備的原料,莫非它那疙疙瘩瘩的體內,正郁積著錦繡文章?記得離開青檀山老遠了,我還回頭再回頭,看一眼再看一眼啁啾著歡樂的青檀。就是青檀生長的這塊土地,曾經出過自薦用世的毛遂和視毛遂為上客的平原君,出過連雞鳴狗盜之徒也被列為賓客的孟嘗君,出過幫助漢高祖制定出完整的朝儀、令對知識分子輕蔑有加的劉邦高興忘形高呼“吾乃今日方知皇帝之貴也”、從而得到重用的叔孫通,出過明朝名臣廉臣賈三近(“文革”時,其筑于棗莊嶧城區楊莊的墓被掘,墓中除骨骸外,僅有一方硯)。這些當然都是這塊土地上的先賢了。那么青檀呢?已經寂寞了無數個世紀的青檀,也許還要寂寞下去,因為青檀是屬于另外一類,中國稀有的一類。它已經超出了傳統觀念的真假善惡美丑,甚至還超出了傳統的出世人世,沒有功利,絕不依附,只將一個歡樂的錦繡的生命生長著。
青檀山下的老百姓講,青檀木特別硬,連鋸都鋸不動它。看來,比石還硬的青檀是不會腐朽的了。但愿青檀們興旺起來,那樣世界就熱鬧有趣了。
1.作者在文章開頭介紹青檀山名字的演變,并且強調“山,以樹為名,這在世上是少見的”有什么作用?
2.作者為什么說青檀的根最讓他動心?
3.青檀貌不驚人,可作者寧愿選擇它們為友,那么,青檀到底有哪些過人之處呢?
4、你怎樣理解“看來,比石還硬的青檀是不會腐朽的了”一句的深刻含義?
5.“但愿青檀們興旺起來,那樣世界就熱鬧有趣了”一句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