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八年級下冊冊期末復習資料(1-7單元)
1、這兩段文字分別加上小標題。
2、選段三處寫“背影”,所表達的感情側重點不同,試簡述。
第一處:表現了父親
第二處:表現了兒子
第三處:表現了兒子
3、父親買橘時,為什么穿過鐵道很費事?
4、“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中的混改為“進”或“插”字好嗎?為什么?
5、文中兩次寫到流淚,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6、第1段主要用等手法來刻畫父親的形象。
7、請用橫線劃出文中重點刻劃父親背影的句子。
8、讀了本文,你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什么感悟?
參考答案:1、浦口送別2、第一處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之情,第二處表現了兒子對父親的依戀之情,第三處表現了作者對父親的思念之情3、因為父親是個胖子,而且“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4、不能,因為“混”表明來來往往的人多,同時表明父親在人群中非常普通。 5、第一次是感動的淚,第二次是傷心之淚6、肖像,動作8、可以從尊老愛幼、親情等來感悟。
(二)“我上面講的全是吃的東西!词刮乙粋字也不識,即使我整天吃紅的”
1、“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這句話表達了“母親”怎樣的感情?“母親”真的不愿意放他走嗎?請結合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看法。
2、從選文的第二段中找出說明作者思想歷程的句子,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永久的悔”是什么?
3、古今中外懷念母親、贊美母親的文章數不勝數,請你寫出幾篇文章篇名、作者以及其中的幾句話來。
參考答案:1、會。因為在他看來,未能盡孝是自己一生“永久的悔”,所以作者肝放棄求學而為母盡孝的。不會。這只是作者在母親去世后的想法,實際上,他仍然要求學,可能會多回幾次家看看母親。 母親可能會同意他一直待在自己身邊,能時時看到兒子;也可能不同意,她要兒子讀書,有了出息,改變貧困的生活。(對兒子深深的牽掛和思念。既希望孩子到遠方去開創自己的一片天地,但又牽掛孩子,希望他留在自己身邊。2、“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逐漸理解了”“暗暗下了決心,立下了誓言: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母親。”覺得對不起母親,無法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母親死后,永遠失去了盡孝的機會。3、如高爾基的《母親》、孟郊的《游子吟》
一 《背影》選段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著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臂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望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钡人秤盎烊雭韥硗娜死,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