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母親的歌》教學設計9
【活動背景】全日制義務教育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
新課標教材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綜合性學習“獻給母親的歌”是在學習了課文《我的母親》之后,由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培養學生健康美好的倫理親情,引導他們感受母愛、理解母愛、回報對母親的愛。
“三八”婦女節即將來臨,各新聞媒體、各地方每年都要舉行紀念活動。我校結合這一節日,掀起了“向勞動婦女致敬、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的德育教育高潮,并開展了一系列活動,開班會,辦黑板報,辦展版,演講比賽等。結合德育教育工作重點,八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也成了這次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育英學校是一所民辦公助學校,學生寄宿住讀,每兩周才回家一次,平時很少有機會與父母傾心交流,難免產生隔膜;再加上現在的獨生子女條件優越,不容易與母親溝通,不善于理解母愛,本次綜合性學習是消除兩代人之間的隔膜、加深理解、增進感情的契機。
【活動目的】
母愛,猶如陽光和空氣,我們沐浴其中而常常不知不覺;母愛,就像春雨,滋潤禾苗茁壯成長,卻“潤物細無聲”。回首往事,我們才幡然醒悟,母親做的件件小事都蘊含著濃濃深情。感受母愛,理解母愛,讓我們每一位做兒女的讀懂母親的心,向母親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
1、通過本次活動多側面的認識母親,體會母親的關愛,培養孝敬母親的情感。
2、通過活動,全面了解母親一生的酸甜苦辣,學會用適當的方式向母親表達情感,學會理性地思考母愛以及“愛”的內涵。
3、培養用多種方式(實踐、口語表達、寫作)表達情感的能力。
【活動評價】
本次活動分為四項,根據四項活動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
1、對“道不盡的母愛”活動的評價:
這項活動的主要方式是分小組開展,在班上交流,“小組合作學習”和同學之間相互交流是這一活動的主要特點。因此,活動評價應以同學相互評價為主。同學相互評價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同學參與的態度、程度以及合作意識與能力;二是同學在搜集資料、編輯成冊方面的實際水平與交流的效果。
2、對“剪不斷的‘臍帶’”活動的評價:
這項活動主要是在家庭中開展,是在母子之間進行,因此,有必要讓家長(特別是母親)參與評價,家長評價與學生自我評價相結合,是這一活動評價的重要特點,家長評價應成為本項活動評價的主要依據。教師可以設計相應的表格,以便家長對活動進行記錄和評價。
3、對“多角度看母愛”活動的評價:
這項活動的內容主要是對三個問題的探討,活動的形式主要是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因此,本項活動評價的側重點是評價該同學對問題思考的深度(對問題思考的深度,實際就是參與的程度)和在班上“交流”的效果。可以讓同學們自主地用評議或評比的形式進行。
4、對“報得三春暉”活動的評價:
這項活動可以用不同形式來開展,因而,評價也可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可以讓同學相互評價,可以同學自我評價,也可以讓家長參與評價,亦可以由老師進行總結性評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