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自傳》教案2
教學目的
1、了解魯迅先生的生平事跡,傳承魯迅精神。
2、了解“小傳”的文體特征,學寫“小傳”。
教學要點
1.了解文中記錄的魯迅先生的主要經歷。
2.解讀魯迅精神。
3.了解“小傳”文體的基本特點。
4.體會本文簡明平實而又不乏含蓄幽默的語言特色。
教學方法
1.重讀適講,學練結合。
2、設疑激起,自讀求解,討論總結。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同學們肯定知道我國現代史上最杰出的文壇巨匠是誰吧?對,是魯迅先生。看來,同學們都和我一樣喜愛魯迅,崇拜魯迅!想不想更好地了解魯迅?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拜讀《魯迅自傳》這篇文章,去追尋魯迅先生閃光的人生足跡。
(這樣既可喚起學生對魯迅的敬慕之情,激發閱讀興趣,又提示了學習重點。)
二、解題
要說自傳,該從傳記說起。傳記是寫人物生平經歷的文體。傳記文要求寫真人真事,可以寫他人.也可以寫自己,寫自己的叫“自傳”。自傳的篇幅可長可短;篇幅短小,扼要地記敕人物生平事跡的叫“小傳”。小傳一般在千字上下。《魯迅自傳》便是寫自己 的小傳。
(自傳文常識是一個新知識點,需要講解。將“小傳”“自傳”傳記”等相關概念一塊兒介紹,可以形成一個小體系,讓學生 多增加點語文知識儲備。“題解”中 不簡介作者,一是因為以前教學中已多次涉及魯迅的作品;二是因為這篇課文本方就是介紹魯迅的。背景材料對本文教學很重要,但也未列入“題解”。這是因為本文涉及的背景材料點多面廣,集中介紹難度太大,且顯得知贊,并不好,會使語文課走味變形,變得像歷史課。擬在研習課文的過程中酌情穿插一些背景簡介。)
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l)初讀課文(讀全篇)。
①要求:借助工具書,清除字詞障礙;標出文中直接或間接表明時間的詞句。
②提問: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分段的依據是什么?試概括各段大意。
明確:課文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依據內容上的重大變化分段落。第1段主要寫家庭情況;第2段寫外出求學;第3段寫工作經歷;
4段寫著述概況。
③提問:文章這樣安排順序和段落有什么好處?
明確:這樣安排使文章條理井然有序,能清晰地顯示人物的人生軌跡。
(這樣安排程序,循序漸進,既有助于學生構建材內容的整體感性認識,又能對結構形式產生一定的理性認識。) (2)再讀課文(讀第2、3段)。
①要求:依次給這兩段中的活動經歷編上序號;記下這些經歷。
18歲
29歲 在南京1 水師學堂學洋務
2
在日本3東京弘文學院學日語
4
5回東京從事文學活動
29歲作傳時回國后6杭州兩師范
7紹興中學堂做教務長
8做校長
9南京做部員
l0做部員兼講師
11夏門大學 做教授
12 做教授
13定居
③集體檢查項表結果。
(第2、3兩段是文章重心所在,包含的經歷豐富復雜。通過上述操作,學生對這些經歷的記憶得以強化,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務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