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全冊第三單元教案
語文八年級下第三單元教案
《敬畏自然》
所在單元:
三單元
授課學時:
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準確理解并識記“敬畏、蓬蒿、精巧絕倫、不自量力、相形見絀、咫尺、深邃、混淆”等生字詞;
2、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語言;
能力目標:
1、 抓住文章的重點、關鍵句,理解分析課文 ,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2、 學習文章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說的通俗易懂的寫作手法;
3、 理解“敬畏自然”的內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增進學生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
2、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學重點:
一是辨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這一觀點的,二是學習文章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說的通俗易懂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一是理解“敬畏自然”的內涵,二是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語言。
教學手段與方法:
1、 邊讀邊想
2、 自主探究
3、 合作研討
教學準備:
風景圖片
教學過程:
一、課前自學
(一)讀一讀,寫一寫,盡量記住下列字詞的讀音、寫法和意義。
狼藉(jí ) 咫(zhǐ )尺 吶(nà )喊 相形見絀(chù )
美味佳肴(yáo ) 沾沾( zhān)自喜
(二)根據意義寫詞語
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對自己估計太高。(自不量力 )
互相比較之下,就顯出一方的不足之處。(相形見絀 )
極其精致靈巧,無以倫比。 ( 精巧絕倫 )
美味的飯菜。(美味佳肴 )
形容自以為好而得意的樣子。(沾沾自喜 )
二、出示圖片,從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導入新課。
三、課堂活動
1、整體感知
熟讀課文,分別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并采用“把握關鍵語句法”,邊讀邊畫出關鍵性語句默。再讀課文一遍,然后回答下邊的問題。
①本文是一篇議論性的散文,文中談論 人 與 自然 的關系,作者否定了“ 征服自然 ”的口號,提出了“ 敬畏自然 ”的觀點。
②題目是《敬畏自然》,“敬畏自然”在文中的意思是 敬重畏懼并愛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使自然界更美好,從而使人類的生存更為美好。
③作者為什么要提出“敬畏自然”?
答: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為人們常常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宣稱要征服自然,走到極端往往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導致自然界的懲罰。只有認識自然的偉大,愛護自然,人類才能求得與自然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