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全冊備課參考 3
⑵小組搜集資料專題。
請同學們分為幾個小組,從以下幾個方面搜集資料并編輯成冊,再為它起一個恰當的名字,在班上交流。
①寫母親的詩歌、小說、散文等文學作品。
②聞媒體報道過的與母親有關的感人事跡。
③描寫動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④展現母親形象的繪畫、攝影、歌曲、電影、廣告等作品。
⑤與母親有關的格言、俗語。
⑶每組出一份關于母親節的手抄報。
3.與母親聊天
⑴母親的生活經歷,喜怒哀樂,她對事業和生活的夢想和追求;
⑵母親十月懷胎和一朝分娩的甘苦;
⑶母親在養育子女過程中的甜酸苦辣;
⑷母親對孩子的希望和要求。
采訪時可以找出母親往日的照片,請她講一講照片背后的故事;還可以為生活中的母親拍照,爭取為她拍出最能表現她的特點的照片,并根據自己對母親的了解,為每張照片題寫標題。采訪結束后,整理好采訪記錄,為寫作做準備。
4.說說母親
母愛的表現形式不盡相同。請你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體會,從下面三個問題中選擇一個,在班上與同學交流。
⑴舉出幾件傾注著母親無盡關心的生活小事,再說說你個感受。
⑵狐貍的母親在自己的孩子長大后會把它趕出巢穴,強逼它開始獨立生活。你怎樣看待狐貍母親的這種行為?你認為理智的母愛應該是怎樣的?
⑶我們從母親那里得到的不只是愛的撫慰,往往還有做人的道理,處世的態度。人們常說: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你對自己的“第一任老師”作一個客觀的評價。
5.主題班會
以“獻給母親的歌”為題召開一次主題班會,結合搜集的資料、采訪的感想、交流的結果,用配樂朗誦、唱歌、講故事、演講、看電影片段、圖片展示等多種形式展開活動,可以邀請母親們參與,還可以設計一些親子游戲,以增進母子感情。
6.寫母親
在以上各項活動的基礎上,從下面題目中任選一題。
⑴為母親寫一篇小傳,力求全面反映母親的個性和人格特點。可以附上母親的照片及其他相關資料。
⑵以“媽媽,您聽我說”或“母愛”為題寫一篇作文,文體、字數不限。
綜合性學習(二) 尋覓春天的蹤跡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尋覓、觀察春天的蹤跡,讓學生深入認識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點生命在春天里成長變化的過程及特點,培養熱愛春天的情感;
2.在觀賞春天、贊美春天的活動過程中,加深對春天的體驗和感悟,培養初步的自然觀賞和藝術欣賞的能力;
3.培養在觀察中勤于記錄的習慣,學會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養能將描寫與抒情相結合的語言表達能力。新課標第一網
二、活動指導與建議
教材以“春天”為主題設計了三項活動,而開展此項活動正值春季,因此,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且這三項活動的學習資源不難找到,適宜學生自主開展。但三項活動各有特點,其活動方式、重點、達成的目標各有不同,教師在指導時應區別對待,各有側重。
1.關于“編一輯‘自然日志’”。這項活動可按以下步驟進行:首先,教師可以提供一些資料,讓學生對二十四節氣有所了解,在明確“春雨驚春清谷天”(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具體涵義的基礎上,從中選擇一兩個節氣,搜集當地的有關諺語,同時細心觀察物候變化;其次,組織指導學生選擇一、兩種植物或動物“跟蹤”觀察,逐日記錄,通過觀察和記錄,學生可以從中發現春天的“足跡”,感悟春天的神奇,甚至還可引發關于自然、關于生命的諸多思考;第三,指導學生將搜集的諺語和自己對動植物的“觀察記錄”進行整理編輯;第四,組織全班學生對“活動成果”進行交流、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