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全冊備課參考 3
在開展活動的方式上,可以將“小組合作”與“自主探究”兩種學習方式結合起來,比如,對二十四節氣和“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的具體涵義的了解、搜集諺語等活動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而對動植物的觀察、記錄則應側重于自主探究。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選擇一兩種動物或植物進行觀察記錄,以及對觀察記錄進行編輯整理。因此,教師要加強對這一環節的組織與指導。
2.關于“譜一支‘春天的贊歌’”。這一活動是對前一項活動的伸展和提升,如果說,“編一輯‘自然日志’”,主要是觀察春天,那么,這項活動則是歌頌春天;前項活動要求對春天“跟蹤了解”,用理性去認知,此項活動則要求對春天“深情投注”,用心靈去體驗。教材中設計了兩個小活動:第一,“選擇一種你最喜歡的方式,寫一首詩、一篇散文或一篇雜感”。開展這項活動期望實現兩個目的:(1)提升、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豐富、深化學生對自然的感情。寫作的過程是對以前的觀察進行再“觀察”的過程,即反思與體驗的過程,是對已有觀察的提煉,是對情感的激發和提升。因而,學生在活動中所獲得的對春天的熱愛、欣賞之情,可以通過寫作來進行內化、強化和升華。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一定要關注學生情感的投入和發展,而不僅僅是寫一篇文章。(2)發揮學生的寫作特長,進一步提高寫作能力。教材提示了可用“你最喜歡的方式”,可以寫成詩歌、散文、雜感,旨在尊重學生的興趣的基礎上,發揮其寫作特長,來充分表達對春天的感情。實際上,除教材提示的體裁外,還可寫成童話,甚至可以創作歌詞,由自己或請人譜曲等。第二,以“春天的贊歌”為主題出一期墻報。開展這一活動旨在相互交流,互相促進,也為評價提供了依據。開展這一活動可以納入“為畫題詩”“為詩配畫”學習活動的成果,將“配畫詩”或“詩配畫”在墻報里展出,或許會為墻報增色生輝。如果墻報“版面”已被占用,也可采用“春天的贊歌──散文、詩歌朗誦會”等活動形式,同樣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3.關于“創作一幅‘詩畫’”。這項活動是為了讓學生從文學藝術的角度再次感受春天的“詩情畫意”,同時通過活動來激活學生的創作潛能,用詩筆、畫筆表現春天。教材中設計了兩項活動內容,可讓學生根據興趣特長任選一項。教師對“為畫題詩”這一活動的指導,需要注意三點:第一,為畫題詩,通常要選擇那些富有意境和情趣的畫作,對這樣的畫作題詩,便于展開、發揮;第二,為畫題詩不是對畫面或畫意簡單復述,而是表達對這幅畫的獨特理解和再創造。通常是抓住畫面最有特色、最有意趣“那一點”生發開去,發揮想像,點睛傳神;第三,其詩作一般不宜過長,不要喧賓奪主。教師對“為詩配畫”這一活動的指導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為詩配畫,不僅要理解詩意,而且有自己獨特的感悟和聯想;第二,配畫不是對詩意的直觀的面面俱到的“圖解”,而是要描繪出詩中某種的神韻。
教師對學生活動的指導,可以先提供一些范例,并進行解說;也可以讓學生利用網絡來查找、觀摩這方面的資料(網絡上“詩配畫”、“畫題詩”的作品較多,可資參考)。
無論是“為畫題詩”,還是“為詩配畫”,教師在指導時應注意不能要求過高,以激勵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