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雷電頌學案及答案
劈開 稽首 馳騁 虐待
⑵解釋下列詞語:
睥睨:眼睛斜著看,形容高傲的樣子。 污穢:不干凈。
犀利:(武器、言語等)鋒利;銳利。 播弄:擺布。
虐待:用殘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雷霆:雷暴;霹靂。 躊躇:猶豫。
鞭撻:鞭打。比喻抨擊。 祈禱:一種宗教儀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懺悔:認識了過去的錯誤或罪過而感覺痛心。 罪孽:迷信的人認為應受到報應的罪惡。
拖泥帶水:比喻說話、寫文章不簡潔或做事不干脆。
2、聽了范讀,你覺得本文在氣勢上有何特點?
明確:激情澎湃,氣勢雄渾。
3、模仿朗讀:根據剛剛所聽到的錄音,仔細揣摩語氣、語調、語速,自由朗讀全文。
三、再讀課文,理清思路,把握課文內容結構。
1、與以往的課文相比,這篇課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點?
明確:是屈原的內心獨白。
追問:雷電頌其實是作者在頌誰?
2、結合課文背景,根據你的理解,談談課文的主要分為幾部分。
明確:課文的內容可分為兩個大的方面。
第一部分(1-8)詩人呼喚與歌頌風雷電這些偉大的自然力,表達了對黑暗的憤激和對光明的禮贊和向往。
第二部分(9-13)借指斥神鬼偶像來抨擊昏庸腐朽的當權者。
四、作業
積累文中的陌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合作研討
1、文中的風雷電,洞庭湖、東海、長江,有形、無形的長劍,沒有陰謀、沒有污穢、沒有自私自利的沒有人的小島等物象象征了什么?“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了什么?運用象征手法的表達作用是什么?
——文中的風雷電象征人世間追求正義、光明的變革力量;
洞庭湖、東海、長江則象征人民群眾;
有形的長劍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劍,無形的長劍指堅定的信念;
沒有陰謀、沒有污穢、沒有自私自利的沒有人的小島是對社會現實極端憎惡而企求寄托靈魂的一方凈土。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無德無能、欺民惑眾的官僚統治集團。
象征手法的運用能夠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說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達出來,而且化“抽象”為“具體”,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極大地增強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2、抒情主人公通過呼喚風、雷、電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風雷電的呼喚與歌頌,表現了詩人對黑暗世界的強烈憤懣和摧毀黑暗的熱望,也表明了詩人對光明未來的熱烈追求。
二、《雷電頌》的藝術特色。
(一)、浪漫主義特色。屈原是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雷電頌》雖然不是屈原的作品,但劇作者遵從著屈原的精神,也體現著屈原作品積極浪漫主義的特色。《雷電頌》中有大膽夸張的藝術虛構,讓屈原憑借暴風、怒雷、驚電的翅膀,飛向光明自由的天地;也借助它們偉大的力量毀滅一切黑暗。《雷電頌》成了屈原的化身;激情澎湃,氣勢磅礴,正氣恢宏,光輝日月。奇特的想象,縱橫的奇思,大膽的夸張是浪漫主義的特色,展示了劇作者卓越的才華與熾熱的激情。現代和古代的兩位大詩人的精神通過《雷電頌》融為一體。
(二)、多種修辭的運用。
——《雷電頌》還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表達感情,增強語勢。獨自中屈原滿懷激情地直接和風雷電對話,直接怒斥偶像神靈,這些擬人的手法,痛快淋漓地表達出鮮明的愛憎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