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雷電頌學案及答案
我(d) 我(e) 我(f)
4.對于引文第二自然段,確切地反映作者的意圖和表現手法的是 ( )
a.作者運用借代、排比等修辭手法,表明自己沒有眼淚,只有憤怒。
b.作者運用比喻、反復等修辭手法,表明自己要憑借雷、電、風的力量,把宇宙毀滅。
c.作者運用借代、排比、反復等修辭手法,表明只有“雷霆”“閃電”“風暴”才是“我”和“宇宙”的意志。
d.作者運用比喻、對比、反復等修辭手法表明自己永不妥協、戰斗到底的意志。
5.下面一段評論《雷電頌》的文字。這段文字有的地方思路不清晰,請把它理順。
①《雷電頌》是一首高昂悲壯的交響曲,②把結構層次與感情波瀾的起落融為一體,③但作者按照結構層次又有意識地構成幾次高峰,④使之跌宕起伏,高潮迭起,⑤自然地顯示了屈原獨白的氣勢與邏輯力量。
6.我們在七年級時曾學過郭沫若的詩歌《天上的街市》《靜夜》,請你將這兩首詩歌與《雷電頌》進行比較,看看它們的抒情方式有何異同。
參考答案:1.qǐ bèng 2.a光明 b火c火3.此處三個“我”都指代作者。但d做賓語,e做“生命”的定語,f做“全身”的定語。 4.d 5.這是包括五個分句的復句(“使之跌宕起伏,高潮迭起”算一個句子)。調整后的順序應為①③④②⑤。 6.《天上的街市》《靜夜》這兩首詩都是由地上寫到天上,由現實的情景聯想到傳說中天上的人和事,都是借景抒情,通過意象,隱隱流露出淡淡的憂傷,顯得比較含蓄。《雷公頌》是人物的內心獨自,它比較多地運用呼告、排比、反復、擬人等修辭手法,將積聚在人物內心的情感激流直接噴瀉出來,使觀眾與之產生強烈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