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年級下文言文歸類
初二語文下冊課內(nèi)文言文主要有《馬說》、《陋室銘》、《山市》、《活板》、《核舟記》
《口技》、《送東陽馬生序》
一、通假字:
1、才美不外見:“見”同“現(xiàn)”,顯現(xiàn)。
2、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飼”,喂養(yǎng)。
3、食之不能盡其材:“材”同“才”,才能。
4、其真無馬邪:“邪”同“耶”,嗎。
5、板印書籍:“板”同“版”,雕版。
6、若止印三二本:“止”同“只”,只,僅。
6、已后典籍皆為板本:“已”同“以”,以后。
7、舟首尾約八分有奇:“有”同“又”,表示零數(shù)。
8、詘右臂支船:“詘”同“屈”,彎曲。
9、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橫”,跟豎相對。
10、蓋簡桃核修長者為之:“簡”同“揀”,挑選。
11、滿坐寂然:“坐”同“座”,座位。
12、四支僵勁:“支”同“肢”,肢體。
13、同舍生皆被綺繡:“被”同“披”,穿。
14、與之論辨:“辨”同“辯”,辯論。
15、裁如星點:“裁”同“才”,僅僅。
二、古今異義字
1、一食或盡粟一石 或:古義為“有時”,;今義為“或者”
2、無絲竹之亂耳 絲竹:古義為“管弦樂器”,文中指奏樂的聲音;今義為“絲綢和竹子”
3、無案牘之勞形 形::古義為“身體”;今義為“形狀、樣子”
4、孔子云 云::古義為“說”;今義為“云彩”
5、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 冒:古義為“蒙、蓋”;今義為“冒出”
6、藥稍熔 藥:文中指“松脂、蠟和紙灰”;今義為“治病的藥品”
7、有布衣畢升 布衣:古義為“平民”;今義為“衣服的一種”
8、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曾:古義為“尚”;今義為“曾經(jīng)”
9、其兩膝相比者 比:古義為“挨著”;今義為“比較”
10、高可二黍許 許:古義為“左右、上下、光景”;今義為“答應(yīng)或表 猜測”
11、嘗貽余核舟一 嘗:古義為“曾經(jīng)”;今義為“嘗試”
12、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但:古義為“只”;今義為“轉(zhuǎn)折連詞”